• 11月30日,由南京大学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共同承办的“2024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在兰州顺利召开。本届论坛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智库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来自全国智库界、思想理论界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使命任务与前沿热点,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决策咨询体系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院再创佳绩,共获得5个奖项,其中获CTTI 2024 年度智库建设标杆案例1项,CTTI 2024 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获CTTI 2024 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排序参照公布名单)01 智库建设标杆案例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以品牌产品推动引领型智库建设》入选CTTI 2024 年度智库建设标杆案例。 经过多年耕耘,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形成了“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社会治理专报》《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等智库品牌产品,以品牌产品推动引领型
  • 12月5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遴选结果。我院所属的校级研究机构——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入选。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将再接再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践行“真”“情”“实”“意”总要求,聚焦学科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学术资源,培养引领性、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团队,产出原创性、前瞻性、高水平基础理论成果,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基础理论创新平台,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浙江贡献。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简称“SWG”)行政挂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心原名“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简称“LEPP”),成立于2005年4月,2006年3月成为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7年11月更名为“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并成为浙江省新一轮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中心设置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 2024年12月6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长寿区成功召开。来自国家部委、各省(区、市)农业农村部门、专家学者及地方代表共计百余人齐聚一堂,就乡村治理热点问题、创新经验及未来重点工作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实地观摩与经验分享 会议安排了实地调研,参会代表前往长寿区保和村与邻封村现场观摩学习。保和村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邻封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村容美化措施,为乡村生态治理提供了成功示范。 典型经验与创新模式 交流环节中,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及来自上海崇明区、山东淄博市、湖北利川市等地的代表结合实践,分享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中央党校曹立副主任进行点评,农业农村部唐珂司长作总结发言,提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农民主体、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指导建议。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实现路径”与“乡村治理方法创新”的圆桌讨论中,参会代表分享了“湾长制”、“村闻联播”“群治分”“农事城办”等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取得了广泛共识与深刻启示。 黄祖辉:深度剖析与三大体会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
  • 2024年12月4日,由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与新华每日电讯共同举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发布暨研讨交流会”在海南博鳌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智库主论坛系列论坛之一,汇聚了来自政府、学界、以及社会治理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县域社会治理这一议题。会议的主题为“县域治理创新发展”,旨在全面探讨我国县域社会治理的最新进展与创新路径。会议现场 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方立新,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出席会议并致辞。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介绍“2024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的项目背景、指数模型与评估工作。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丽君教授解读“2024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沈永东介绍“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2020-2024”五年进展。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秘书长黄飚研究员介绍“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分析报告。会议由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助
  •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深入探讨这一议题,延续这一成果,第二届中国营商环境50人论坛于2024年12月6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浙江日报指导,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省企业形象研究会、《浙商》杂志主办,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营商环境评价研究中心、杭州市钱塘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形象研究会营商环境研究院共同承办,杭州码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摩科智能互联有限公司、安徽省安策智库咨询有限公司、杭州慧泰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嘉宾参会,围绕中国营商环境的未来趋势与改革路径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探讨。作为推动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平台,该论坛不仅传承了第一届的成功经验,更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中注入了新的动能,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斌磊,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
  • 11月底,《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关于“千万工程”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将“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上升为制度成果。2003年6月,“千万工程”在浙江大地启动。宁波市鄞州区城杨村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03年6月,“千万工程”在浙江大地启动。浙江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2018年9月26日,浙江省“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2023年6月,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制定《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以法律保障、规范和深化“千万工程”,是浙江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浙江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如何把浙江“千万
  • 11月20日,在巴西举行的G20峰会闭幕。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王正绪与合作者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孟静文博士在英文《中国日报》(China Daily)撰文,全面分析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G20峰会上为全球治理和促进中国与全球南方共同发展所搭建的愿景和提供的方案。全文如下 刚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落幕的G20峰会是全球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治理重要问题的重要会议,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分享其包容性增长、全球治理公平化和务实合作愿景的平台。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会上提出案强和愿景,体现了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努力应对全球紧迫挑战的决心。 习近平主席对全球南方的强调不是空洞和抽象的口号,而是基于中国真正致力于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和具有代表性的信念。通过倡导“国际开放科学合作倡议”和承诺到2030年将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额提高到8万亿美元,中国体现了作为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的角色的坚定立场。 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为全球发展提出的八大行动计划,包括扩大“一带一路”倡议、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等等。这些行动计划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比较为南方国家的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