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长寿区成功召开。来自国家部委、各省(区、市)农业农村部门、专家学者及地方代表共计百余人齐聚一堂,就乡村治理热点问题、创新经验及未来重点工作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实地观摩与经验分享
会议安排了实地调研,参会代表前往长寿区保和村与邻封村现场观摩学习。保和村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邻封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村容美化措施,为乡村生态治理提供了成功示范。
典型经验与创新模式
交流环节中,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及来自上海崇明区、山东淄博市、湖北利川市等地的代表结合实践,分享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中央党校曹立副主任进行点评,农业农村部唐珂司长作总结发言,提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农民主体、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指导建议。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实现路径”与“乡村治理方法创新”的圆桌讨论中,参会代表分享了“湾长制”、“村闻联播”“群治分”“农事城办”等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取得了广泛共识与深刻启示。
黄祖辉:深度剖析与三大体会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对各地实践进行了系统点评,提出了三点深刻体会,全面总结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核心内涵与路径:
1. 党建引领与多元赋能融合
黄祖辉指出,本次交流会是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经验的大展示,体现了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文化赋能、服务赋能的有效结合与高度成熟。他强调,乡村治理的高效不仅来源于党建引领,还依托悠久的乡村文化德治和群众参与的深厚基础。他指出:“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成效完全可以与城市治理媲美,因为乡村有其独特的德治力量和群众基础,这是乡村治理的活力所在。”
2. 因地制宜的典型案例与启示
黄祖辉教授对各地的创新案例进行了具体点评,指出其示范与启示价值:
- 重庆长寿区“湾长制”:突出村民自主治理,形成以村民为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
- 内蒙古兴安盟“村闻联播”:以文化赋能的方式,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人心。
- 浙江慈溪“群治分”: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提升治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 湖南永州“三治合一”:党建引领下,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发展。
- 安徽绩溪“三步四合”:通过家风传承强化德治,推动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深度结合。
- 广西田阳“农事城办”:针对易地搬迁农户,提供协同服务,保障农民生活与治理同步推进。
黄祖辉强调,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文化赋能+和服务赋能+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合一”路径,启示我们乡村治理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小切口”,实现大突破。
3. 村民自主与乡村文化的关键作用
黄祖辉特别强调,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依赖于村民的主体地位与乡村文明建设。他提出:
- 要加强村民自组织建设,通过“院落微治理”“邻里议事会”等形式,调动村民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 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弘扬乡村传统文化,让乡村文化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德治的重要支撑。
- 要注重服务促治理,通过“严把事项准入”“下沉服务资源”等举措,减轻基层负担,实现服务与治理的良性互动。
黄祖辉总结道:“党建引领下的村民自主与文明乡风,是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乡村自治、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关键。只有服务与治理协同并进,才能真正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路径。本次会议展示了各地的优秀案例与创新实践,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与广泛传播,为各地乡村治理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本次交流会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指导,主办方包括半月谈杂志社、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新华社重庆分社,由重庆市长寿区委及长寿区政府承办,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协办。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三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