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对象】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党政干部
【培训地点】浙江大学
【培训方式】课堂学习(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等);线上学习(直播、录播相结合);混合教学(课堂学习+线上学习);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
【培训师资】以浙大为主的高校教授、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管和智库行业专家等一流教师队伍。
【培训费用】视培训人数及具体培训方案而定。
【培训证书】按照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相关文件规定,对按照计划全程参加学习和考核的学员在结业时颁发由浙江大学统一印制的《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培训保障】
人员安排:我中心为每个班级配备1名带班老师,全程跟班,确保教学秩序顺利进行。
交通方式:学员报到当天,我校派专车到杭州火车站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迎接学员;结束学习后,我校派专车送至杭州火车站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请尽量集中乘坐同一航班或火车。
教室布置:课程讲义、校内生活小贴士、学员桌签、横幅、课间茶水、笔记本等必备物资。
更多课程内容及相关培训方案请来电咨询,免费获取,联系方式:陈老师 0571-56750081或13777856020(微信同号)
课程模块一:宏观政策 | |
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 | 二十大报告中主要经济思想与宏观经济分析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解读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 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思想 | 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低碳发展 |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创新思路 | 浙江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
课程模块二:“千万工程” | |
“千万工程”的实施路径与浙江经验 | 农村环境整治与环境保护——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 | “五水共治”的浙江经验 |
生态城市建设与人居生态化 |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建设模式与实践探索 |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宜居 | 高质量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规划 |
课程模块三:产业发展 | |
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浙江经验 | 如何因村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
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浙江经验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创新和实践案例 |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 挖掘区域优势、农产品营销与品牌打造 |
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规范发展 |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体系建设 |
课程模块四:基层治理 | |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 高水平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创新的浙江经验 |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 “无废城市”建设 |
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 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建设 |
基层治理法治思维与执法规范化 |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
课程模块五:文旅融合 | |
农文旅融合及乡村休闲产业发展 | 村镇民宿打造及旅游产品开发 |
建设田园综合体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 地方资源特色与休闲旅游发展 |
浙江全域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案例 | 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
生态文明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数字乡村”与三农未来 |
课程模块六:人才建设 | |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 | 乡村人才战略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组织振兴 | 招才引智与人才高地建设 |
创新乡贤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 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
村干部的管理沟通智慧——有效信息沟通之策 | 乡村旅游景区运营服务与礼仪接待 |
现场教学 | |
安吉余村(两山理论发源地、美丽乡村) | 安吉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 |
萧山梅林村(“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未来乡村) | 德清劳岭村、虞村(民宿经济) |
诸暨枫桥镇(“枫桥经验”、基层治理) | 南浔练市镇(强村公司、村集体经济) |
桐庐环溪村、荻浦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 | 余杭径山村(文旅融合、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