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深入探讨这一议题,延续这一成果,第二届中国营商环境50人论坛于2024年12月6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浙江日报指导,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省企业形象研究会、《浙商》杂志主办,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营商环境评价研究中心、杭州市钱塘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形象研究会营商环境研究院共同承办,杭州码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摩科智能互联有限公司、安徽省安策智库咨询有限公司、杭州慧泰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嘉宾参会,围绕中国营商环境的未来趋势与改革路径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探讨。作为推动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平台,该论坛不仅传承了第一届的成功经验,更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中注入了新的动能,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斌磊,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钱塘新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国娟,浙报集团《浙商》杂志总编辑、浙商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冯永明,浙江省企业形象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嘉华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玉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营商环境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税根教授主持。
龚斌磊
赵志荣
刘国娟
冯永明
朱玉美
胡税根
各位领导在致辞中强调了优化营商环境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期待通过此次论坛,共同探讨中国营商环境的未来趋势和改革策略,为进一步优化中国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上午的第一阶段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委员及研究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原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宁波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前,浙江工商大学原校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谢晓波,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何文盛教授分别以《行政制度创新如何适应营商环境优化的要求》《全力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亲清指数”的研究及启示》《包容性制度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若干思考——基于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价项目的实施经验》为题作主旨报告。
高小平
在上午的第二阶段主旨报告环节,闽江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教授,摩科智能高级技术专家张昊,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东南大学管理哲学与方法论研究所所长杜运周教授,安徽省安策智库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楠,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营商环境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税根教授分别以《人工智能赋能的营商环境评估》《AI赋能打造数字化营商环境,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方法及其启发——兼论系统观下营商环境研究方法创新与运用》《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实践案例分析》《作为自主知识创新的产业营商环境:概念界定、要素构成与功能分析》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于文轩
在下午的第三阶段主旨报告中,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马学凯,清华大学中国服务创新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吉昌教授,浙江省政府咨询委特邀委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唐明良,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营商环境首席专家、开放部主任冯锐,桐庐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晓燕,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出入境大队大队长虞良,上海市徐汇区委常委、副区长俞林伟分别就《聚焦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增值化 打造“全办成·更廉易”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数智时代的服务创新》《创新浙江和营商环境》《行政执法规范化与营商环境》《市场经济国家一流营商环境若干共性研究》《做优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 推动现代快递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AI赋能共富警务建设 临平公安打好优化营商环境主动仗》《以制度型开放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欧美中国商会年度报告剖析创新浙江和营商环境》等议题作主旨报告。
马学凯
在下午的分论坛环节,与会代表围绕营商环境建设的具体实践展开深入交流。河北省秦皇岛市、广东省河源县、河南省驻马店市、杭州市钱塘区、杭州市西湖区、浙江省余姚市、杭州市拱墅区、湖北省大冶市等地区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
论坛召开期间举行了“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案例”颁奖活动,对申报的案例评选出有创新探索的经典案列。
论坛召开期间举行了“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论文”颁奖活动,对投稿的论文评选出有创新意义的学术研究成果。
在闭幕式上,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主编解亚红进行了会议总结。她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同时,期待学术界深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为推动营商环境自主知识的创新发展以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智慧。
解亚红
本次论坛为来自全国各地致力于推动我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代表提供了一个交流互信、增强共识的高端平台,促进了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沟通与交流。各界代表携手共议我国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改革路径,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三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