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度挖掘许璇农业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加快构建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2024年11月13日至14日,由政协瑞安市委员会、浙江大学档案馆、中国农业大学档案与校史馆、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高校文史专家走进农学家许璇故里活动在浙江瑞安市举行。我院特聘副研究员郑淋议老师受邀参加,并作了《许璇对农业经济学的贡献》的学术汇报。 许璇先生是中国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亦是我院农业经济学学科的重要创建者。1927年6月,许璇辞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回任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教授。1927年8月1日,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成立,改组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为劳农学院,农业社会学系宣告成立,此为浙江大学农业经济学系之滥觞。1928年4月,按照大学区组织条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更名为浙江大学,许璇受聘劳农学院,担任农业社会学系主任。后接大学院令,1928年7月加“国立”二字,改称“国立浙江大学”。1929年1月,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改称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许璇任农政学教授、农业社会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36年4月,竺可桢任
  • 2024年12月7日,浙江大学第二届应急管理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应急管理与中国式现代化”。会议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长三角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研究联盟主办,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劳动保障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省委党校等省内外高校学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政府部门代表以及青山集团等企业代表,共1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现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指出,浙江大学致力于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应急管理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多年来,我校应急管理学科与国家应急管理部门以及省、市、县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多项成果被采纳。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交流和研讨,能够为应急管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成果。赵志荣院长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公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主持,何文炯教授介绍了浙江大学应急管理论坛的基本情况,并向参与到本次
  • 原编者按: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4年会于2024年11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办。本次年会以“信任与高质量的慈善”为主题,旨在探讨基金会如何在不确定性中积累信任,提升慈善活动的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台地区的千名伙伴参会。本文为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李实在开幕主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原题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推进的重点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官方公众号“CFF2008”,2024年12月11日。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李实发表主旨演讲 我来自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我们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研究院的主要宗旨是致力于研究共同富裕的理论问题和浙江的实践。在研究院成立3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研究共同富裕方面有了一些成果。 推进共同富裕最关键的是要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积累24年,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元,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以应对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出现失衡、财政补助不足以弥补时的缺口文|《财经》研究员 丁艳编辑|杨芮 袁满中国基本养老金将在2035年耗尽?有机构预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28年之后将收不抵支,年度缺口将达到1181.3亿元;亦有机构曾预计,最快在2029年至2035年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穿底风险,205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将高达11.28万亿元。“这类说法存在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误解、误读和误导。”近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养老金分会会长、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金维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同方全球人寿共同举办的养老相关论坛上如是回应道。金维刚表示,首先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机制来看,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在筹资机制上就明确了主要包括单位缴费、职工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利息收入等四个方面。他强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助’纳入财政预算,这意味着它和商业保险不同,是社会保险、是政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建立的法定公共养老金制度、是政府信用
  • 11月30日,由南京大学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共同承办的“2024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在兰州顺利召开。本届论坛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智库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来自全国智库界、思想理论界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使命任务与前沿热点,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决策咨询体系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院再创佳绩,共获得5个奖项,其中获CTTI 2024 年度智库建设标杆案例1项,CTTI 2024 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获CTTI 2024 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排序参照公布名单)01 智库建设标杆案例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以品牌产品推动引领型智库建设》入选CTTI 2024 年度智库建设标杆案例。 经过多年耕耘,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形成了“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社会治理专报》《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等智库品牌产品,以品牌产品推动引领型
  • 12月5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遴选结果。我院所属的校级研究机构——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入选。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将再接再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践行“真”“情”“实”“意”总要求,聚焦学科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学术资源,培养引领性、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团队,产出原创性、前瞻性、高水平基础理论成果,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基础理论创新平台,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浙江贡献。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简称“SWG”)行政挂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心原名“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简称“LEPP”),成立于2005年4月,2006年3月成为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7年11月更名为“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并成为浙江省新一轮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中心设置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 2024年12月6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长寿区成功召开。来自国家部委、各省(区、市)农业农村部门、专家学者及地方代表共计百余人齐聚一堂,就乡村治理热点问题、创新经验及未来重点工作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实地观摩与经验分享 会议安排了实地调研,参会代表前往长寿区保和村与邻封村现场观摩学习。保和村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邻封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村容美化措施,为乡村生态治理提供了成功示范。 典型经验与创新模式 交流环节中,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及来自上海崇明区、山东淄博市、湖北利川市等地的代表结合实践,分享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中央党校曹立副主任进行点评,农业农村部唐珂司长作总结发言,提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农民主体、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指导建议。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实现路径”与“乡村治理方法创新”的圆桌讨论中,参会代表分享了“湾长制”、“村闻联播”“群治分”“农事城办”等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取得了广泛共识与深刻启示。 黄祖辉:深度剖析与三大体会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