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遴选结果。我院所属的校级研究机构——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入选。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将再接再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践行“真”“情”“实”“意”总要求,聚焦学科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学术资源,培养引领性、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团队,产出原创性、前瞻性、高水平基础理论成果,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基础理论创新平台,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浙江贡献。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简称“SWG”)行政挂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心原名“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简称“LEPP”),成立于2005年4月,2006年3月成为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7年11月更名为“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并成为浙江省新一轮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中心设置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公共治理与创新3个研究方向。2022年12月,中心通过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期满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2017-2023年,中心骨干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6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5项,获得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委托的重大项目11项;中心骨干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新华文摘》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出版专著18部,多项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立法、中央和国务院文件制定、国家规划编制或行业标准制定;中心骨干成员的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二等奖3项,省政府和其他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中心凝聚起一批优秀的学者,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同时有效促进了学科发展。根据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近四年,浙江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均位列全国第一。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后,中心将紧紧抓住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有利契机,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取产出更多更优秀的科研成果,为浙江大学学科建设、为民生福祉改善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三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