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林雯研究员(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与博士研究生梁江源的合作论文“Regulatory Decentralization and Food Safety: Evidence from China”在农业经济学顶级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在线发表。该论文是林雯研究员食物经济团队关于食品安全议题的系列成果之一,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72103180; 7227312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金号:22JJD790079)的阶段性成果。论文曾经荣获2023年清华大学农村研究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和2023年第15届CAER-IFPRI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 1文章概要长期以来,关于公共物品应由集中化还是分权化的制度安排供给,经济学理论并无定论。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分权可以通过地方信息优势、辖区间竞争以及权力提升带来的激励实现公共物品的高效生产。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规模经济、公共物品的溢出效应导致的搭便车现象等,分权提供公共物品并不一定能改善社会福利。该论文
  • 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中欧对话”环节中,黄祖辉教授就乡村数字建设、数字治理、数字消费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作了发言,并针对数字乡村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警示。此次峰会以“数字赋能 互联未来——看‘浙’里共富新图景”为主题,于11月19-20在嘉兴桐乡乌镇举行,大会标志着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 峰会的重要板块之一——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展示活动,由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桐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现场汇聚了国家部委及地方党政领导、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互联网企业代表、浙江省数字赋能共同富裕典型案例代表、嘉兴农创客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100多位嘉宾,共同见证浙江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华丽蜕变。 在“中欧对话”环节,除了黄祖辉教授外,还邀请了比利时那慕尔大学信息、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CRIDS)高级研究员、中欧协会(ChinaEU)首席专家欧恺安(Christian Hocepied),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高伟云(Jeroen de Kloet),浙江省
  • 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章燕华副教授的文章《推动文科“数智+”专业从新向优发展》发表在2024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时评专栏。 今年以来,关于高校文科专业的相关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如复旦大学在今年本科招生中推出“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双学士学位项目,进一步打破文理界限;上海科技大学新增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本科专业,但这个全新开设的“文科专业”要求考生的高考加试科目为物理、化学双选……当人工智能、数智化转型、新文科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词,文科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恰恰也是文科的机遇所在。许多高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推出文理交叉的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法治(计算法学)、数字人文等文科“数智+”专业,一时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和高分专业。 “数智+”文科专业之所以受到社会关注和学生欢迎,是因为它们与传统文科专业相比具有融入数智技术、重视数据分析、突出创新应用的特点,专业更贴近时代需要,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
  • 摘要: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源自地方实践的政策工具,历经多年扩散创新,成为了中国基层治理的基础设施。其要义在于借助信息技术,对基层公共事务进行网格式划分,高位推动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层级贯通和治理重心下移,并通过考核与问责落实责任,以独特的运行机制更好地实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目标。网格化管理的出现,显著影响了科层制和网络化治理等公共事务治理的基本治理形式,也为一些中国特色的治理方式注入了新的元素,从而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了直接作用。由于网格化管理本质上是层级制升级和改造的产物,它可能存在着责任落实和问责的不合理、挤出部分人群的权利、压缩社会空间等弊端。不过,经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网格化管理可能积极推动数字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科层制;网络化治理;数字时代本文来源:《治理研究》2024年第5期作者简介1、张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2、王诗宗(通信作者),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关注中国基层公共管理的学者及从事中国基层公共管理的实践者均无法回避网格化管理这一关键词。源自实践的网格化管理历经多年的扩散和各地不断创新,其地位得到
  • 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7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人口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近日,庆祝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成立45周年学术活动暨首届“长江人口论坛”在上海举行。 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何文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友华、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围绕银发经济、养老保障、延迟退休以及区域发展的主题作了主旨发言。杜鹏:银发经济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要义是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的同时,充分挖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发展机遇,而发展银发经济恰恰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相契合,是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的双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素涵盖财富、劳动力、产品和服务、科技创新和老年友好环境等维度,要求我们把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当前,由于银发经济涵盖各年龄人口,具有全生命周期性,在政策体系、需求发掘、
  • “浙大卡特”助力城乡融合:传化农创村里,百年学科与未来乡村双向奔赴胡俊翔 茅 锐 2023年,一个“发达省会城市近郊农村现代化的课题”吸引了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卡特”)科研团队。民营企业传化集团想在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打造“谢径安”农创村,希望“浙大卡特”在产业布局规划和发展成效评价方面提供智力支持。“谢径安”是“政企智村农”多方主体的共同奔赴,如同一颗投入浦阳江的“石子”,泛起了农业科创、村民共富、公益普惠的阵阵涟漪。 依托民营经济的村企合作和市场化运作是浙江推动农村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省域先行的重要保障。浙江智库面临的一个新兴课题,就是如何助力民营经济参与乡村全面振兴、探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作为首轮浙江省新型智库建设期满评估优秀智库,“浙大卡特”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智库力量带来了又一次创新探索。该团队依托国家级重大课题围绕“谢径安”开展的工作,在省社科联等单位主办的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基层行(2024)智库实践活动中,入选了“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基层单元优秀案例。▲“浙大卡特”入选“城乡融合与
  • 2024年11月8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指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浙江大学城镇化与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全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北达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参与协办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学术年会顺利开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城市经济、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城市交通、社区治理、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巨擘、业界翘楚云端相聚,共商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 会议开幕式于11月9日上午举行。浙江大学社科程丽副院长及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王健先后致辞,他们分别代表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李桂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