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证,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其中不少内容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基层减负作出了科学的部署、采取有效的举措一脉相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沈永东做客《今日评说》,解读相关话题。视频来源:2024年11月5日“中国蓝新闻”文章转自:公众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
  • 近日,浙江大学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表彰会在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举行。我院农林经济管理基层教学组织获评“浙江大学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 农林经济管理基层教学组织依托国家首批一流本科生专业建设点、浙江大学百年专业“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凝聚五轮学科评估中蝉联榜首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顶尖师资、育人和科研力量,面向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旨在培养胸怀“大国三农”情怀、拥有卓越领导力和全球胜任力的强基础拔尖创新人才。 表彰会上,梁巧教授作为专业类基层教学组织的唯一代表发言。她表示,农林经济管理基层教学组织通过紧抓四方面工作,不断创新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育人功能。一是构建“三化协同、三课并举”的思政育人模式;二是锻造“内育外引、德业双馨”的卓越师资队伍;三是打造“立足中国、唱响世界”的自主知识体系;四是开拓“对标一流、全球开放”的国际办学道路。 学院将以此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评选与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的引领带头作用。激励学院内其他基层教学组织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厚植育人土壤,推动拔尖创新
  • 近日,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公布了2023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我院在评选中再创佳绩,共3篇学位论文入选。何文炯、刘晓婷老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多代家庭中代际照料模式对照料者健康的影响:一项基于混合方法的研究》(学生:史珈铭)获评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吴次芳老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城乡生态系统服务流的传导机理与量化模拟研究》(学生:吕悦风)获评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曹宇老师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多尺度供需格局、影响因素与优化管理策略》(学生:吴卿)获评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基本简介 •作者:史珈铭•专业:社会保障•导师:何文炯 教授;刘晓婷 教授•题目:《多代家庭中代际照料模式对照料者健康的影响:一项基于混合方法的研究》 研究背景/选题意义 家庭在“一老一小”的风险应对上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功能。代际照料是基于代际关系而维持的家庭保障功能,也是“一老一小”获取家庭保障的主要形式。然而,现代化及其伴随的人口动力因素赋予了以代际照料为核心的家庭保障新的时代内涵和潜在的发展困境。这集中体现为:多代家庭中“一老一
  •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的评选工作。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每五年评选一次,是全国教育系统内集体最高荣誉。全院师生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始终秉持“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院训,在高远使命引领下,心怀“国之大者”,坚定朝着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公管学院建设目标迈进,为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大任的卓越人才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转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员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
  • 近日,浙江大学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获奖名单公布,我院两部著作获专(编)著奖二等奖,恭喜获奖的老师!获奖成果如下:李实、何文炯等《迈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和实现路径》内容简介:本书以“迈向共同富裕”为主题,致力于探求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直面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提出要坚持“富裕”与“共享”并重,发展与分配平衡,强调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围绕收入和财富、基本公共服务、人的发展能力,以及精神、生态、社会和谐等维度,构建了衡量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立足国际经验和地方实践,聚焦收入分配、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教育发展等关键领域,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措施。沈永东《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理论与实践》内容简介: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背景,结合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定位,从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两个层面,本书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这一核心议题进行多方位考察与全方位论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本书试图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党建引领、政府培育、支持型社会组织、跨部门合作、
  • 7月27日至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现场赛在成都顺利落下帷幕。我院龚斌磊教授领衔的《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龚斌磊、汪笑溪、黄飚、高叙文)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正高组一等奖(最高奖)。赛事介绍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是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中唯一的本科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四新”建设。本届比赛历时9个月,全国32个赛区1249所高校10万多名教师参加校赛,2.5万名教师参加了省(区、市)赛,覆盖全部学科门类。最终共计483门课程的1779位教师(含团队教师)参加国赛。课程介绍在乡村振兴提出一二三产融合的背景下,课程组在国内率先将《产业经济学》作为农林经济管理(简称农经)本科生必修课。作为教育部重大专项“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农经知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组直面“知农爱农”育人目标和“不懂农不爱农”现实学情间的矛盾,探索面向大国三农的教学改革。依托A+
  • 近日,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浙江大学再获佳绩,共有47项成果获奖。公管学院在此次评选中表现优异,共有7部著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青年成果奖1项,获奖数再创新高。恭喜各位老师!(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1项申报成果名称:“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经验,中国方案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管理学申报人:郁建兴二等奖3项成果名称: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体系及创新研究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经济学申报人:黄祖辉成果名称:Societal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经济学申报人:钱文荣成果名称:功能性分权:中国的探索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政治学申报人:陈国权三等奖2项成果名称:中国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考察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政治学申报人:沈永东成果名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转化政府职能研究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管理学申报人:范柏乃青年成果奖1项成果名称:全球治理机制复合体的演变:人类基因信息议题探析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管理学申报人:俞晗之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