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17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张蔚文教授接受央视东方时空栏目采访,就如何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提升精神体验进行解读。主持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城市不仅给人发展的机会,也应该承担给人提供美感和精神上的满足。从城市开发进入到城市经营,我们应该在城市更新的过程当中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样的目标呢?来听一听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张蔚文的解读。张蔚文:第一,塑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形象,如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打造青年运动健身场所,加快青年租赁社区改造,为青年提供创意社交的公共空间等等。第二,通过微改造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通过局部的拆建、功能置换等等手段,使历史遗产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第三,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格局和品质,因地制宜地增加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规模,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和生态服务功能,包括强化公共空间的慢行可达性,加快绿色建筑改造等等。第四,以智慧治理为导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鼓励在城市更新当中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优化城市服务和管理,提升居民和游客的体验。
  • 近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龚斌磊教授与博士生张启正、袁菱苒,联合南京财经大学余泳泽教授撰写的《撤县设市、产业基础与县域农业发展》在权威期刊《管理世界》2024年第7期上发表。该研究成果系龚斌磊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金号:21ZD092)、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基金号:2024JZDZ05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72161147001,72173114)的阶段性成果,也是龚斌磊教授团队“市县关系”三部曲(省直管县—撤县设市—撤县设区)系列研究中第二篇发表于《管理世界》的论文。如何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背景下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20世纪80、90年代,一些地区推动“撤县设市”,将传统的“县制”的建制改为“市制”,以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为首要目标,同时要求改革地区重视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以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这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一次尝试。▲“撤县设市”政策(图片来源于网络)然而,在执行中,“撤县设市”的效果并不尽人意。一方面,尽管中央政府明确了“撤县设市”的准入门槛和标准,但实际上把
  • 2024年6月27日,由国家商务部主办、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卡特)承办,为期14天的“全球发展倡议下发展中国家乡村振兴与国家现代化官员研修班”圆满落幕。结业典礼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12报告厅举行,来自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菲律宾、毛里求斯、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7个发展中国家的27名司处级官员圆满完成研修任务,顺利结业。结业典礼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沈黎勇向顺利完成此次研修班学习的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学员们能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加强联络,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共同书写国家现代化的新篇章,为建设一个没有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而努力。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斌磊代表承办方对研修班做学习总结。他希望各学员能够继续加强联系,发扬友好合作的精神,交流思想,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来自巴基斯坦经济事务部的部门官员艾莎·纳齐尔(AYESHA NAZIR)代表全体学员做学习总结发言。首先,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及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主办承办此次研修班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此次研修班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其各自地区复制中国发展模式的实际案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个新提法、新概念,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立意高远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质生产力与旧的、传统的、低效的生产力相对应,与新要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相互联系。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土地要素保障密切相关。发展和释放新质生产力有必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是财富之母、生产之要,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势必牵动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资源等其他四大要素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多要素相互激荡、财富叠加的综合改革效应,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新方向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体现了生产能力、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生产潜力的有机统一。人类社会历史演化过程就是社会生产力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人类
  • 2024年6月21日,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所长吴宇哲教授与博士生敖佳关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文章在《中国自然资源报》理论版发表。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应对国际关系转型挑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土地要素保障密切相关。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将因地制宜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化土地市场与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 作者:郑淋议(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钱文荣(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今年是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实施21周年,也是“千万工程”经验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年。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在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将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同时以此为牵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此开启了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实践。二十多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千万工程”经验从浙江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2003年到202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431元提高到40311元,连续荣膺全国各省区第一;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从2.43缩小到1.86,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2018年9月,“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为营
  • 浙江大学青山大讲堂第二期主 题:守护中国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主讲人:Scott Rozelle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 Helen F. Farnsworth讲席教授 浙江大学青山讲席教授主持人:龚斌磊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 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青山商学高 等研究院副院长时 间:2024年6月20日(周四)18:30地 点:紫金港校区成章楼C座金色大厅内 容: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儿童数量占全球儿童人口总数的90%,但其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得到充分关注与研究。本期大讲堂将带领大家关注乡村地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问题,通过解析中国农村地区儿童抑郁和焦虑患病率及其与生理、社会心理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数据,揭示儿童心理健康与其认知能力的相关性,以及照养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对儿童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影响。主办单位:浙江大学青山商学高等研究院协办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青山大讲堂第三期主 题:How Can Universities Contribute More to Economic Growth and Pros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