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巴西举行的G20峰会闭幕。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王正绪与合作者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孟静文博士在英文《中国日报》(China Daily)撰文,全面分析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G20峰会上为全球治理和促进中国与全球南方共同发展所搭建的愿景和提供的方案。
全文如下
刚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落幕的G20峰会是全球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治理重要问题的重要会议,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分享其包容性增长、全球治理公平化和务实合作愿景的平台。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会上提出案强和愿景,体现了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努力应对全球紧迫挑战的决心。
习近平主席对全球南方的强调不是空洞和抽象的口号,而是基于中国真正致力于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和具有代表性的信念。通过倡导“国际开放科学合作倡议”和承诺到2030年将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额提高到8万亿美元,中国体现了作为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的角色的坚定立场。
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为全球发展提出的八大行动计划,包括扩大“一带一路”倡议、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等等。这些行动计划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比较为南方国家的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峰会前几天在秘鲁启用的钱凯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能力和支持可以在南方国家寻求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是八大行动中的第二项。为此,中国正在推进全球南方研究中心,以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提升科技能力。中国还承诺拨出200亿美元的发展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贫、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继续推进促进高标准开放的行动,并进一步对最不发达国家(LDCs)开放经济。在会上,中国宣布对所有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LDCs实行零关税待遇。这些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体现了其对经济公平和包容性发展的承诺。
中国对非洲的支持是其对全球南方承诺的另一体现。近年来,中非合作伙伴关系日益加强,中国对非洲的财政承诺——3600亿元人民币(约合497亿美元)——进一步反映了北京弥合国家发展差距、促进包容性发展的决心。
G20声明中聚焦粮食安全和减贫议题,这深刻体现了中国的对全球包容性发展议程设置的影响。众所周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是全球范围内为减贫做出贡献最突出了的国家。此次会议上,中国决定加入全球“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并主导召开了G20首次发展部长会议。
作为全球主要经济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在努力推动全球共同寻找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包容性的方案。例如,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推动“绿色丝绸之路”的倡议,能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三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