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院龚斌磊团队获得浙江大学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这是继去年获得浙江大学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赛一等奖和浙江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赛优胜奖后,龚斌磊团队在教育教学方面再次获得的肯定。本次获奖也是龚斌磊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农经教指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编号:NJX21028)、教育部农经教指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思政项目(编号:NJX22205)和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本次参赛的课程为《产业经济学》,主讲教师为龚斌磊教授,团队教师包括阮建青教授、梁巧教授和方恺教授。该课程是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三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课程肩负着提升学生产业经济理论知识水平、提升学生产业分析与服务的实践能力以及树立学生投身国家高质量发展各项建设远大理想的使命。课程从2018年开设起,逐渐形成了“思政引领—知识深化—情感融合”三轮驱动的模式,明确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三全育人”的目标,以“三位一体”和“四大维度”整合课程教学的各项要素,确保课程“有目标、有内容、有温度、有回应”。课程由
  • 2月10日上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紫金港校区召开继续教育2023年度新年工作会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副院长谭荣、高翔,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宇哲,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红东、学院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军以及学院继续教育全体职员汇聚一堂,共探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共话继续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赵志荣院长在发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继续教育的定位,同时回顾了过去三年疫情给继续教育行业造成的冲击和挑战,肯定了学院继续教育在持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上的巨大成效,同时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客观分析,以继续教育当前发展形势和学院学科优势为切入点,确定2023年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并为继续教育的新发展提出要求和期望,基于未来,他希望学院继续教育能够持续深化学科融合,走特色发展之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同时指出2023年学院继续教育发展的具体规划和举措,释放政策红利。 公管继教的发展离不开全体继教员工的努力与付出,也离不开学院系所师资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让我们
  • 1月30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山与水”系列讲座第一期正式开讲。近4000名师生和实践部门专家参与线上会议或收看直播。 在第一期的讲座中,中国农业大学的朱道林教授和浙江大学的谭荣教授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的主题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随后,南京农业大学冯淑怡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柯新利教授、四川大学刘润秋教授、东北大学吕晓教授、《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研究员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行或不行”的议题,与两位演讲嘉宾展开讨论。讲座由华中农业大学柯新利教授、《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研究员共同主持。 朱道林教授将土地制度视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变量,带来了题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的报告。他以“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农村”作为开篇,引出对乡村振兴路径的分析与思考。他提出土地资源虽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很重要,但绝不是简单地理解为释放土地市场价值即可,而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功能
  •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赛程,2022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近日在线上成功举行。在来自25个国家的98份申请中,8个团队通过初赛筛选进入决赛,展示各自的创新解决方案,以“加速农业体系转型,助力实现‘四个更好’”。2022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海报。©粮农组织2022第三届全球农创客大赛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建德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承办,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拼多多提供支持。2022年全球农创客大赛赛程。©粮农组织进入决赛的8个团队。©粮农组织全球农创客大赛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赛事。作为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的一部分,全球农创客大赛旨在为青年农业企业家和创业者建立一个整合多方资源的平台,同时促成一个包括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以及私营部门在内的全球网络,将青年与农业粮食体系中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第三届全球农创客大赛由三部分组成:初赛;为帮助选手进一步进行赛前准备和完善提案的“创新马拉松(36小时培训课程)”及预演环节;以及最终的提案汇报环节。
  •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的文章《以县域城镇化推进山区县加快发展》发表于浙江新闻客户端。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目的之一是要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从总体上看,相对于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我国城镇化处在滞后的状态,且从区域空间结构看,我国城镇化的滞后主要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中小城市。把县城等中小城市作为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不仅有助于真正改变我国城镇化滞后的局面,而且有助于县域经济有效衔接大中城市经济,更好带动乡村振兴,优化中国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更好发挥我国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中的“压舱石”“基本盘”“蓄水池”功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提高应对复杂多
  • 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接受中新网专访。他表示,希望浙江省为地方财政透明度的实质性提高树立标杆,以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预算管理的绩效和财政风险的防范能力。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张煜欢 摄 赵志荣认为,地方财政透明度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省地方财政已有长足进步,但在信息标准化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变量、表格设计或整个报表体系上。 为此,他建议浙江采纳标准化的预算决算报表、辅以专业的分析解读和可视化的网络披露,加快推进浙江省成为地方财政透明度实质性提升的先行地和重要窗口。 “希望财政厅可结合别地相关经验,制定更为完整全面的标准化财务报表体系。可以开发专用软件或网络平台工具,供各级地方政府录入信息,然后自动生成年度报告,并在软件中加入一些自动检测或提供预警的算法。”赵志荣如是说。 在地方政府预算决算公开的报告里,除了数据表格之外,还应辅以专业化的分析和解读,具体可覆盖税收与非税收入结构、自有资金和转移支付的相对比重、主要政策领域的支出结构等方面,也可进行跨时段的趋势分
  • 图片来源:2022年12月21日中国蓝tv 12月21日,浙江卫视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十九季《二十大精神面对面》播出第三集《让农村更令人向往》。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斌磊走进磐安县悬崖村,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异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悬崖村的特色发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美乡村”、“集体经济”等问题,与村民、驻村干部、青年代表共话乡村振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涉及培训系统有: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