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紫金港校区召开继续教育2023年度新年工作会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副院长谭荣、高翔,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宇哲,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红东、学院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军以及学院继续教育全体职员汇聚一堂,共探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共话继续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赵志荣院长在发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继续教育的定位,同时回顾了过去三年疫情给继续教育行业造成的冲击和挑战,肯定了学院继续教育在持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上的巨大成效,同时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客观分析,以继续教育当前发展形势和学院学科优势为切入点,确定2023年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并为继续教育的新发展提出要求和期望,基于未来,他希望学院继续教育能够持续深化学科融合,走特色发展之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同时指出2023年学院继续教育发展的具体规划和举措,释放政策红利。
公管继教的发展离不开全体继教员工的努力与付出,也离不开学院系所师资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让我们听听学院教师代表怎么说
何文炯教授阐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继续教育是高校履责、咨政启民的重要方面,是扩大学科影响力、提高学校美誉度的重要方式,是反哺教学科研、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渠道,他提出学院要依托学校品牌、学科优势、浙江的资源禀赋,打造高质量的继续教育。
高翔教授对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给予很高的肯定,对继续教育职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决心表示赞赏,同时表示继续教育有很强的公共价值,是学院学科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所将在教学资源和形式的开拓上,在课程内容的开发和设计上为继续教育的办学提供智力支撑。
吴宇哲教授表示继续教育是学院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人工智能、知识爆炸方面出发,要求继续教育要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要求,以创新为动力,以创新促发展,精准设计课程,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郭红东教授从乡村振兴案例出发,分析了浙江的资源禀赋、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浙江大学的教育教学平台完善性,系统分析了继续教育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为如何创办一流的继续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谭荣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在学院领导和系所相关老师的支持下,继续教育新年工作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达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目的,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坚定了建设一流继续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强化了内涵式发展的行动自觉。他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创新创造、顶层设计、品牌打造、管理服务、招才引育、团队建设等工作,同时期望广大继续教育同仁能够提振士气、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尽责协同、抢抓发展机遇,早日实现继续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陈军主任对2022年继续教育工作做了简单的总结,同时对2023年内涵式发展进行了展望,他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一定是充满希望、充满机遇、充满豪情、充满力量、充满惊喜的一年,学院继续教育一定能够乘着“东风”扬帆起航。他还围绕继续教育的量与质的辩证关系,分享了2023年学院继续教育再发展的具体举措,提出质与量并举的现实路径,同时期望广大继续教育职员砥砺奋进,戮力前行,实现全年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优秀事业部代表和职员代表李坤和曹晓雅在会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阐述自己的成长和追求。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三年来,面对继续教育的寒冬,公管继教人一以贯之地强管理、拓市场、谋发展,团队携手同行、难中求进、艰苦奋斗,在班级教学管理、项目质量控制、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也是杭州亚运会的举办之年,对于继续教育而言,是化被动为主动,打好翻身仗的一年,公管继教将继续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教育新业态,努力绘就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蓝图。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