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13年,海宁市联合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国际校区,10年来,超常规集聚高端教育、科技、人才要素资源,推进科教产协同联动,创新构建高能级科创枢纽,在引才留才、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初步形成科教产城融合发展的浙大海宁模式,对全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 浙大海宁模式的基本经验 汇聚一流教育资源,构建高质量教育全球开放新格局。2013年,海宁市与浙江大学签署《浙江大学海宁市人民政府共建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浙江大学海宁校区)合作协议》。近年来,校地合作不断迭代升级。2022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方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截至目前,校地共同规划的92个合作项
  • 2023年10月21日上午,郭红东老师团队与农经2201班同学齐聚杭州市临平区沾桥村,开展了一场实地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深入实地,了解乡村的实际发展状况,并针对沾桥村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交流探讨。沾桥村孕育于大运河畔,毗邻杭州主城区,村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古桥林立,有着典型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貌。在对沾桥村的基本情况有了总体了解之后,老师和同学们环绕沾桥村进行走访,对村庄的自然风景、人文建筑、基础设施等进行了考察。紧接着,考察团一行来到了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在这里,他们实地查看了藕田的加工情况,并与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交谈。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团队成员以座谈会的形式与沾桥村的负责人们进行了讨论,成员们群策群力,提出了直播电商、运动健身、文创设计等有希望为沾桥村经济注入新活力的金点子,也将此次实地考察与交流座谈的氛围推向高潮。期望此次调研考察,能使同学们对乡村振兴有更为独特和深入的理解,更为沾桥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契机。▲沾村俯瞰图▲老师与同学们走访沾村▲开展座谈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
  • 国务院常务会议10月20号审议通过了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根据会议审议,准备一篮子取消调整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的33个罚款事项。 政策的纠偏得以实现需要往哪走,还需要走几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接受《新闻有观点》采访,解读相关话题。 何文炯认为,国务院决定取消部分罚款事项,这是必要的。我重点关注的取消罚款事项主要有:一是有益于降低工业企业经营成本的罚款事项;二是有益于降低物流成本的罚款事项,尤其是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三是关注对农民销售农产品和个体工商户摆摊等这类事务的罚款事宜。这些年来,政府取消了一批罚款事项,主要是因为过去罚款过多、过滥,该类行为破坏了营商环境,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百姓的收入增加,滋生了腐败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从社会层面来看,老百姓对这类决策持欢迎态度。 近年来取消罚款释放了何种信号?对此,何文炯认为,取消部分罚款意味着承认过去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使用罚款管理方式过多。过多的罚款管理方式影响到某些领域,导致生产经营成本过高既影响经济发展,也影响老百姓生活。因为经济和社
  • 10月28-29日,2023中国民间商会论坛在无锡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浙江省工商联合会(浙江省商会)、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等共同发起,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重要窗口研究院、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无锡市总商会)承办。来自全国从事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民政及工商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优秀行业协会代表等2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本届论坛以“行业协会商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作用”为主题,从行业协会商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培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国内外现代行业协会商会制度建设、行业协会商会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经验四个专题开展深入讨论。中共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常青,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原副秘书长王忠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浦文昌,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一级巡视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沈丽霞,全
  • 10月22日,由国家商务部主办、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卡特”)承办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研修班”赴安吉县刘家塘村进行参观座谈。 该项目是继2004年浙大“卡特”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以来举办的第26个研修班,为期21天,有来自秘鲁、巴基斯坦、巴拿马、古巴、毛里求斯等5个国家16位官员参加。 此次考察由浙江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郭红东教授带队,浙江财经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尤利群一行、安吉县上墅乡副乡长、刘家塘村党总支书记褚雪松等陪同参观考察。 当日上午,学员们参观了大竹园及刘家塘村,感受当地的绿色发展、数字化建设及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在大竹园的考察点中,学员们考察了小村客厅、满小仓、稻韵时光咖啡店、“乡味”香气实验室、拾木工坊等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落地项目, 了解安吉县如何通过相关政策,吸引高校、学生、企业关注乡村与支持发展乡村。▲援外班学员一行考察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落地项目及相关公司运营发展 实地参观结束后,学员们在刘家塘村展开关于“农业农村发展国际经验交流座谈会”。 首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郭红东教授对援外班学员学员来刘家塘
  • ▲古蔺县,地处川黔交界处,南缘乌蒙山区,古称“蔺州、落鸿”。秦汉时期为僰、濮、羿、苗等民族生活繁衍之地,奢香夫人故里,也是红军四渡赤水地之一。 10月18日,古蔺县召开践行“千万工程”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座谈会,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黄祖辉教授应邀与会座谈,县委书记任晓波出席会议,副县长李小波主持。 会议认真听取了古蔺县乡村建设、城乡规划等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总结了工作成就、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黄祖辉教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二郎镇文明村、观文镇永安村提出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问题,黄祖辉教授一一给予了解答,并深刻介绍了国内部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进做法和经验,就古蔺如何用好优势资源、激活乡村活力、壮大特色经济、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等多方面内容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次座谈会对古蔺县践行浙江“千万工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古蔺县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推动优势优先,扎实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十大行动”,积极探索具有乌蒙山区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在古蔺县期间,黄祖辉教授还
  • 世界粮食日简介 2023年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每一年的这天,各国政府将围绕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举行纪念活动,以唤起全世界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今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世界粮食日的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一个都不能少”。水是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但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用水面临着资源短缺、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日益深重的挑战。如何采取积极的水资源保护行动,以确保粮食的可持续生产和供给,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10月16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China24》节目特别聚焦全球粮食日,并邀请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季晨副教授就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政策保障和农业水资源保护措施等问题展开讨论。 在季晨副教授的发言中,她强调粮食安全不仅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 “全球零饥饿”的目标至关重要,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因此,粮食安全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对我国来说,一方面要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扩大规模化耕地面积,以提高粮食生产率,另一方面应该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