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察当前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理论准备,必须深入阐发一个超越经济决定论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可能性。文章认为,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本体论意义,而劳动是有目的性的活动,意识内在于并伴随着劳动的全部过程。强调劳动之于社会生活的本体论意义,理论作为对象化活动的一种社会形式,意识、意识形态内在于并伴随着人的全部生存活动,它们共同构成社会存在的总体,这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高度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特别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又要注意严格区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不同性质的问题,注意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避免重犯“意识形态中心论”的错误,还要致力于文化和意识形态自身的创新。【关键词】马克思;生产劳动;文化;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正在迅速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时代和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必然在人们的思想上反映出来。不重视这些变化,不以这些变化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意识领域工作的基本依据,我们就会失去思想意识领域中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