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正在进行——增加耕地,哪些资源可用?(一号文件里的任务清单②)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3月24日第04版)记者:邱海峰▲曹永龙摄(人民视觉)近日,在位于重庆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的一家废弃关闲煤矿井口复耕地,田间油菜花长势喜人。▲新华社记者柳王敏摄正是春耕备耕时节,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的村级田长及同事深入田间地头巡查,及时处理耕地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最近,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根据安排,各地将于3月底前将全部成果上报,进行国家级核查,为全面摸清耕地后备资源“家底”提供支撑。作为重要“储备库”,耕地后备资源的情况直接反映中国耕地开发的潜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当前,中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主要有哪些?数量与分布情况如何?开发利用面临哪些挑战?后备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包括荒草地、盐碱地和裸地等,近半分布在新疆、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5地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云山村的汤水根这些天正在自家梯田里忙着疏通沟渠。他告诉记者,这片地原来
  • 智库学者邹永华“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系副主任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摘要2017年4月1日,中国宣布启动雄安新区(XNA)计划。作为一项国家级战略,雄安新区的设立旨在解决北京所面临的大城市压力和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在中国,城市区域(city-region)可以被视为国家空间选择性(statespatialselectivity)的结果,其目的是通过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来管理危机和维持有效的空间治理。本文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期行动的背景下,全面审视雄安新区(XNA)计划,解释选择雄安的相关动机,并分析该计划可能面临的挑战。考虑到基于西方经验的理论见解可能不适用于中国,本文有助于深化不同语境下城市区域建设逻辑的相关探讨。讨论与结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政府把首都区域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可以反映在雄安新区计划中。中央政府希望雄安新区的设立能够帮助京津冀建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区域,并帮助北京实现其成为世界城市(worldcity)的愿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将其建设新世界的政治雄心嵌入许多巨型项目中,包括雄安新区计划。雄安新区计划由于得到了中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完全成本保险是一类覆盖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农业保险,包括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目前,这一险种只针对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有三大特点:一是保障水平高,相比传统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了更多成本类型,在遇到灾害时保障水平最高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二是主要帮助农户应对自然灾害类风险,保险责任涵盖当地主要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意外事故等,保险责任范围设置相当广泛,大大缓解了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则可以通过种植收入保险进行理赔。三是受益人群多。完全成本保险将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均纳入保险的保障范围,与之前试点的农业大灾保险仅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相比,扩大了受惠农民群体。推行完全成本保险的意义与挑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一旦遇到粮食减产或是价格剧烈震荡,则可能会面临收入骤减甚至返贫的困境。推行完全成本保险,一方面可以增强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保障农户获取长期稳定的种粮收益,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农户种粮的信心和积极性,维持合理的粮
  • 乡村振兴是持久战而不是攻坚战,不能一举而竟全功、毕其功于一役,只能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向前推进。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9个聚焦“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一方面聚焦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另一方面,锚定乡村全面振兴,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可以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管当下、又管长远,更加注重乡村振兴的时度效。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大”行动,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统一于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并共同构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厦支柱。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农业是主业,农民
  • 编者按:由我院副院长何文炯教授和博士生王中汉合作撰写的文章《非稳定就业者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吗——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在《西北大学学报》2022年3月,第52卷第2期发表。摘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任务之一,而非稳定就业者则是最有可能成为中等收入者的群体。本文根据CFPS数据对我国非稳定就业群体的规模、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失业风险高,收入更低,社会保障更差,这是影响这一群体短期内难以向上流动的主要障碍。因此,要采取综合性的改革措施,逐步破除这些障碍,使之能够逐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一是增强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二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是改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关键词]非稳定就业;中等收入群体;向上流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基层治理怎么抓?这是一道问答题。奋力建设“重要窗口”的浙江省努力学深悟透中央精神,在国家治理的制度框架下,谋划实施“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集成改革,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基层治理,浙江怎么看?多年来,基层治理任务重、压力不小,遇到不少难点、堵点。如何疏解矛盾,夯实治理根基,各地都有紧迫感,并努力探寻解决之道,浙江也不例外。记者采访注意到,浙江谋划基层治理,有几个角度的系统思考:一是全国所有到县一级的机构改革任务在2019年3月基本完成后,如何有效推动审批执法服务重心下沉?作为最基层行政单位的乡镇政府如何有效呼应变化后的新体制?浙江认为,这次机构改革是一次系统性、全面性、重塑性的改革,但最终要通过乡镇层级改革实现效用最大化。乡镇是政权的基础、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纽带,浙江着眼于建设“重要窗口”示范样本,立足实际,做好乡镇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机构改革“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转变。二是纵观以往基层治理的难点和堵点,比如,基层负担、政策“空转”、责任“甩锅”、信息壁垒、庸懒干部等等,其重要原因是治
  • 我非常高兴接受邀请参加这次资本市场发育十周年的大会,借这个机会,我想谈一下新经济、风险投资、资本市场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四者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和比较强的互动性。具体地说,我想讲三点:第一,新经济和现实的发展趋势;第二,新经济与风险投资;第三,新经济、资本市场和公共政策。一、新经济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最近以来,尽管纳斯达克股市出现波动,但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仍然不断地渗透,不断地扩张,成为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国际分工和国家竞争力核心的因素。当然,对这个问题,业内业外和不同的投资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从大的趋势来看,新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国推出了数字化战略以后,最近,我们又看到了四个引人瞩目的现象:第一,在最近召开的APEC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又集中讨论了数字经济问题,希望各个国家采取共同行动,促进全球信息化进程,缩小数字化鸿沟;第二,日本政府在扩大内需九次失利以后,最近,毅然决然推出了信息化战略。准备大量支出公共预算来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企业界、商界、政府界和广大的消费者热烈支持;第三,电子欧洲的计划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又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有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