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浙江省政府出台面向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纾困政策,健全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全国范围内,各地政府也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复苏发展与政府治理改革。 近年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税根教授广泛深入调研全国及浙江省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各地公共部门营商环境改革相关的政策咨询和政府评估,发表营商环境改革相关学术成果,并较早携团队以第三方视角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持续多轮发布全国及浙江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 近期,胡税根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活力不足,“这就需要多措并举,致力于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问题 胡税根谈到,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经营风险高、财务信息不透明、管理制度不完善,加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公有制企业之间存在市场权利不平等现象和权利差序结构
  • 2023年极不平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浙江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如何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携手潮新闻,推出《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先行——二十大精神社科专家谈》栏目。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受邀做客潮新闻演播厅。内容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郁建兴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内容丰富、亮点纷呈,通篇洋溢着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其一,以“六个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六个坚持”中,排在首位的是坚持人民至上,这也是新论断新表述的导向之所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来自于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其二,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两个结合”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蕴含着深邃的历史与理论发展规律。其三,“中国
  • 近日,我院汪晖教授和我院2022届毕业生卢圣华博士(现为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博士后)合著的论文“How revolving-door recruitment makes firms stand out in land market: Evidence from China”在国际知名经济学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China Economic Review》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 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在1989年创办,主要刊发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原创性论文,2022年影响因子为4.744,是经济学领域一区(Q1)杂志。 该研究基于作者建立的“政商旋转门”数据库和土地出让数据库,考察了“旋转门”对企业获取土地资源的影响,并探究了此种影响是否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损失。研究发现,“旋转门”确能帮助企业在土地一级市场上拿到更多土地,且拿地价格平均而言更低。但是,由于我国工业用地价格已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且存在出让最低价限制,“旋转门”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商住用地,对工业用地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结合夜间灯光数据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建设乡村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期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又再次强调,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些建设乡村的持续实践和长期探索,一以贯之地反映了我们党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乡村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顺应了广大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待。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核心是处理好乡村建
  • 2023年极不平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浙江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如何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携手潮新闻,推出《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先行——二十大精神社科专家谈》栏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教授受邀做客潮新闻演播厅。 钱文荣教授指出,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以来,浙江用行动证明,“未来乡村”是一种“隐形城市化”,是产业兴旺的特色乡村、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的人文乡村、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生活富裕的共享乡村。当前,浙江正着力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新时代浙江升级版的“千万工程”。 分享浙江农村频频“出圈”的经验,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文章,实现生态优先基础上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共富发展。让农民从“千万工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才能让美丽乡村保持得更美。第二,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
  • 2023年极不平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浙江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如何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携手潮新闻,推出《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先行——二十大精神社科专家谈》栏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受邀做客潮新闻演播厅。内容来源:潮新闻客户端何文炯教授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长期以来,浙江省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放在首位,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创新,不仅惠及全省百姓,实现本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且在许多方面引领全国,为承担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光荣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浙江的第一条经验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第二条经验是:注重民生领域制度政策的城乡统筹,通过一次分配和再分配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浙江省城乡差距长期保持全国各省最小。第三条经验是:注重民生保障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
  • 2023年2月10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茅锐教授受邀做客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全球财经》(Global Business)栏目,就中国在全球通胀快速上行背景下维持粮食价格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等问题做了解答。 茅锐指出,2022年我国CPI同比上升2%,食品价格指数上涨2.8%,较2021年有所扩大,但明显低于FAO全球食品价格指数14.3%的增幅。这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稳粮价政策密不可分。在进口端,我国采取了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扩大了碎米进口、并且首次从巴西进口玉米以补足饲用粮缺口。在生产端,我国实施了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并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流通端,我国建立了有效的粮食储备、分配和应急体系,粮食跨省流通能力不断增强。以下是主要采访内容(播出时节选)。China adopted a number of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maintain the grain and food prices stable. To tackle import risks brought by a series of 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