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谋划新一轮学科发展战略,聚焦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的方向及成果,提出下一步学科发展举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于3月18日在学院112报告厅举行。会议邀请了公共管理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献良策、集思广益谋发展。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主持。 首先,院长赵志荣从五个方面回顾了学院近五年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一是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全面提升担当高远使命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聚焦主责主业,矢志于育人育才,在铸魂育人中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坚持统筹谋划,严把引才育才关,人才发展生态更加优质;四是注重科研内涵,发挥学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更加凸显;五是推进攻坚善治,统筹安全与发展,学院治理体系整体效能更加彰显。 其次,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处副处长陈智峰代表学校研究生院参会,他指出,要对标国内外的顶尖学校和学科,查差距、补短板,强化学科建设优势。希望各位专家能够为学院把好脉、开好方,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往更高层次发展。院长赵志荣,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钱文荣,副院长高翔分别作了公共管理学科、农林经济
  • 近日,学校颁布了《浙江大学关于公布2022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的通知》,我院虞志红的博士学位论文《捐赠网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中国基金会的实证研究》(指导老师:沈永东)获评2022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浙江大学共评出103篇学术学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共计15篇,公共管理学科1篇。作 者:虞志红导 师:沈永东学 科:公共管理题 目:捐赠网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中国基金会的实证研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党和政府强调三次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馈社会。第三次分配助推慈善捐赠发展,来自个人、企业和基金会类别的捐赠主体共同形成了以受捐赠社会组织为中心的捐赠网络。本文从微观层面探讨了社会组织捐赠网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揭示了社会组织捐赠网络通过资源链接、合作共强、知识共享和监督限定四种作用机制,促进了社会组织吸纳更多资源,提升自我管理,并增强公益服务,从而推动社会组织发展。1、社会组织捐
  • 2023年极不平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浙江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如何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携手潮新闻,推出《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先行——二十大精神社科专家谈》栏目。 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丽君受邀做客潮新闻演播厅。 陈丽君教授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设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三位一体地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体现了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关键作用、战略价值的高度认识,科学地阐述了三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多年来,浙江省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推动科教兴省、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坚持创新制胜,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两大首位战略,助力浙江人才引领驱动。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体系,激发人才
  • 张 掖 产业吸引人才,人才支撑产业。张掖市招商引资培训班于3月20日至24日期间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为实现张掖市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助张掖市委组织部、人社局、教育局,主动对接学校就业指导处,于3月20日晚在紫金港校区举办“彩虹邀约、才聚张掖”引才宣介会。 张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文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姚晨、张掖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王建军、张掖市教育局副局长沈玉禄、张掖市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杜锦佩出席宣介会。会议由张掖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发东主持。 姚晨表示浙江大学作为国内一流高校,积极引导毕业生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鼓励优秀毕业生去西部到艰苦的边远地区和基层建功立业,学校设立西部就业奖学金和公益奖学金,公共管理学院秉持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院训,为西部地区培养输送大量人才,每年都有超过百分之十五的毕业生前往西部就业,她鼓励广大年轻学子肩负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实现自身的价值。 张文生介绍了张掖市基本情况和人才引进政策,针对人才关心关切的薪酬待
  • 3月20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求是特聘学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在临邑县2023年“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第三期培训班开班典礼上接受临邑融媒体中心的采访。图片内容来源:临邑融媒解放思想 加快发展 近两年来,临邑县委组织部分批指派全县党政领导干部赴浙江大学进行“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主题培训。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将临邑县“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培训班打造为精品系列课程,为临邑县各条战线近千余名党政领导干部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系统化培育方案。 2023年度培训计划结合临邑县发展实际,围绕“走有具有临邑特色工业强县之路,推动临邑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目标,将学员最想要、最想学、最想解决的问题纳入课程体系,特邀各领域专家学者授课,如世界三大湾区发展模式与中国湾区经济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链及其电子(芯片)化学品的发展等专题课程;安排具有浙江标识度成果的现场教学,如杭州高新经济开发区、杭州城市大脑等地实地研学;采用结构化研讨、分组研讨的方式帮助学员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帮助广大临邑县领导干部在培训中亲身感受浙江先进
  •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符合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农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维度。这五方面是一个互通互补的有机整体,对其理解需要综合把握。 依靠自己力量牢牢端稳“饭碗”。粮食安全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底线基础。虽然今天我国粮食安全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粮食产业要实现高水平的安全,仍需进一步擘画切实措施。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我国种业市场化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市场导向的种业创新体系,因此亟需政策引导和激励,推动种业基础性研究,提升我国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稳粮增收。当前各地普遍面临种粮效益不高和耕地非粮化等难题,如何求解?这就要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推进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以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粮食产业服务体系,持续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重视粮食产后环节减损。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综合施策减
  • 2023年极不平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浙江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如何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携手潮新闻,推出《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先行——二十大精神社科专家谈》栏目。 浙江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逊达受邀做客潮新闻演播厅。内容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余逊达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包含着三个要点。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推进全面现代化建设,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二,社会主义民主,主要是指一种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着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个有机统一的方面。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重在解决人民群众面对的问题。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浙江省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五种民主类型中贡献了许多好案例,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了思路,丰富了内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