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管政治联合教工支部书记、信息资源管理系副主任、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章燕华副教授的文章《以数智驱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发表于2023年4月17日《浙江日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智驱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数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浙江探索与经验近年来,浙江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打造数字政府的“浙里乡村”重点应用跑道,实施“强村富民”重大改革项目,涌现出了嘉兴“种粮宝”、黄岩“瓜农天下”、仙居“亲农在线”、安吉“白茶在线”、龙泉“益林富农”等一批管用好用的应用场景,让广大农民感受到数字化改革的红利,为数智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行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经验。一是技术支撑、数据赋能。充分运用传感器、物联网、区块链、A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实现多维多源数据的收集、连通、共享和创新应用,以数据流改造农业业务流,以数据链打通农业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和政策链,解决农业发展中传统方法解
  • 近日,《关于表彰2023年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的决定》下发,浙江省教育系统8个先进集体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34名先进个人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13个集体荣获“浙江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我院智库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荣获“浙江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涉及培训系统有: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
  • 3月11日至12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与甘肃省环县在环县联合举办“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高峰论坛暨甘肃环县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研讨交流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总结推广环县草羊产业发展经验,并对环县草羊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图为论坛海报图片来源:环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论坛特邀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委员、浙江大学一级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博导黄祖辉;农业农村部党校、国家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委员、二级研究员朱守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苑鹏;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电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郭红东等9名专家深入乡镇、企业、村组实地调研观摩环县草羊产业发展情况,并作主题演讲,参加圆桌论坛。图为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图片来源:环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论坛上,环县被授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黄祖辉教授为环县授牌。环县聘请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郭红东教授为环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首席顾问,环县
  • 特色小镇自2014年诞生以来,在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色小镇为何缘起于浙江?目前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型的新阶段,特色小镇又将扮演什么角色?近日,第一财经记者针对以上话题采访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蔚文教授。本文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3月28日头版。 执教于浙江大学、致力于土地与城镇化研究的张蔚文,2014年7月从美国访学归国后不久,就被孕育于杭州市的“特色小镇”这一新生事物所吸引。 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视察云栖小镇时,首次提出“特色小镇”这一新概念。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这一年,由浙江省推动的特色小镇工作,风生水起。自称“看着特色小镇长大”的张蔚文,目前担任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蔚文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地方率先探索、中央高度关注。近年来,经过从上到下的持续规范纠偏,全国特色小镇发展已进入规范化轨道。 张蔚文认为,特色小镇本质是高端要素集聚
  • ▲ 黄祖辉 2022年夏天,70岁的黄祖辉前往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开展调研。对他而言,这趟从东到西,需要赶飞机、坐大巴,辗转十几个小时,跨越2600公里的出差并不陌生。自从2013年受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顾问后,整整10年,每年他都要跑一趟景东。讲课培训、决策咨询,想尽办法帮助农民兄弟脱贫致富。 黄祖辉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获得浙江大学教职工最高个人荣誉——竺可桢奖。除了这些,黄祖辉还有个身份,正是因为这个身份,他与“三农”的情缘就此开始。从大上海到北大荒 黄祖辉出生于上海,和很多城里孩子一样,小时候没去过农村下过田地。人生的轨迹在17岁那年画了一道弧线,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他去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成了黑龙江北安县引龙河国营农场的职工。 赶牛车、下大田……此后3000多个日日夜夜,黄祖辉在广袤无垠的“北大荒”挥洒青春汗水。同时,他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自己的出路,还有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出路。 1977年恢复高考,黄祖辉抓住机会考上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自己的人生算是有了出路,可是中国发展的“压舱石”产业、广
  •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谭荣教授的文章《服务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管理“元问题”待解》发表于2023年3月15日《中国自然资源报》。 刚刚闭幕的两会部长通道上,自然资源部负责人透露了今后耕地保护、能源矿产、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谋划,这些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事关中国发展的安全底线、经济基础、价值重塑,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元问题”,也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然资源管理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此阶段自然资源被视为生产要素,自然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当下,随着中国经济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自然资源管理的目的已转变为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生态本底的可持续性。在这个阶段,自然资源管理尤其需要关注三个基础问题。 现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系统的复杂性认知还远远不足。“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让人们开始重视陆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生态系统因人类开发利用而发生的复杂变化过程,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更多探
  •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回应俄罗斯通讯社和日本《外交学者》的报道,讨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点、突出成就和未来发展重点。 据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报道,如今,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和世界级港口群。中国强大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了人员出行便捷、商品高效流通。高速流动的中国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也给全球经济不断注入新动能。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称,回望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其建设重点。目前,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越织越密,消除了普速铁路的运输瓶颈,实现了港口现代化,大大改善了内河水运网络。连接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和桥梁已经建成。文章称,中国的目标是进一步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和低碳交通,一步步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 (以下为赵志荣教授解读内容):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5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2.5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13.6万公里增加到17.7万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5万公里。新增机场容量4亿人次。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