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共135个项目立项。浙江大学此次共有3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我院有1项,为农业经济与管理系茅锐教授主持的“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项目。 茅锐教授是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委员、农业经济与管理系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业农村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中文刊物与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Agricultural Economics, Food Policy等英文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内外课题数十项。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近十次,多次获国家或省部级采纳与领导肯定性批示,获“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先后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等人才项目。
  • 2023年5月25日上午,由国家商务部主办,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卡特”)承办的2023年“发展中国家反贫困问题高级研修班 ”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班。商务部培训中心副院长雷浩,浙江省商务厅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处四级调研员王金华,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叶恭银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商务部培训中心项目管理二处处长顾喜梅、副处长王欣欣、经办刘卿,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应天煜,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斌磊等出席见证。开班典礼由浙江大学公管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汪笑溪博士主持。 王金华表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浙江借“一带一路”东风,坚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浙江也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工作, “三农”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长期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需求,扎实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援外培训实践,将十分有助于提升援外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商务部培训中心副院长雷浩 ▲浙江省商务厅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处四级调研员王金华 来
  • 浙江大学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何文炯教授的文章《提升水准 加快健全视障者服务体系》发表于于2023年5月22日《光明日报》。看书、看电影,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寻常事,但对视障朋友来说,此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仅使他们减少了娱乐的机会和途径,也使他们缺少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途径,从而影响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长期以来,国家通过发展盲文教育和盲文出版事业,使得视障者的阅读环境日益改善。但是,从总体上看,视障朋友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参与还存在许多障碍。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政府实施的视障者基本公共服务正在加强,许多社会公益组织也积极创新,不断拓宽为视障者服务的领域并提高服务质量,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为视障者提供无障碍服务,是国家无障碍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行动。共同富裕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让全民合理共享。为视障者提供无障碍服务有益于丰富视障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有益于他们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获得个人发展,并为社会发展作出
  • 5月19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校长Michael Spence、巴特莱特建筑环境学院院长Christoph Lindner、人口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Jolene Skordis一行访问浙江大学,交流当前合作进展,并就未来如何深化校际、院际合作展开讨论交流。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代表学院参加双边合作讨论会并参与本次接待,与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环境学院院长Christoph Lindner进行了深度的学科会谈。双方回顾了两院的合作基础,并就未来合作的方向如人才培养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等方面展开讨论。讨论会最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两院将在师生交换、国际科研项目、联合研究平台搭建、国际会议举办等方面深化合作,为两院学者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成立于1826年,是全球知名顶尖大学,在社会科学、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其中,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是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王牌学院,被誉为世界建筑学院的最高学府之一,位居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建筑领域世界第一。该学院的研究领域包括建筑学、规划学、建筑项目管理、城市发展规划等。
  • 2023年5月13日下午,浙江大学第十六届“模拟市长”论坛公开答辩会成功举办,论坛聚焦“数治城乡”主题,鼓励同学们思考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在当今时代深入理解社会需求,为建设数治城乡贡献青年方案。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城镇化部部长,浙江省发改委原党组副书记黄勇,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蒋汝忠,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县委书记杨建根,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徐国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姚晨主持。本次论坛得到了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回顾了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往届模拟市长论坛取得的成绩,肯定了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下本次论坛“数治城乡”主题的现实意义,并对此次模拟市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表达了美好祝愿。 公开答辩环节,各参赛队伍聚焦智慧村社、街道数治、基层人口数据治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等主题,为数治城乡贡献青年智慧。嘉宾评委从专业角度对各支队伍进行了细致权威的点评,引导队员从多维度、多角度思考问题。 随后,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
  •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学院副院长(双专计划)高翔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谈婕的文章《打造“让企业家有感”的最优营商环境》发表于2023年4月24日《浙江日报》。 营商环境是有为政府促有效市场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当前,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浙江坚持需求导向,高位统筹,建立完善“让企业家有感”的营商环境治理新体系,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供内源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松绑、减负到赋能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浙江从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浙江各级政府紧扣市场发展所需,形成了各有侧重的改革议程。浙江营商环境建设重点从松绑、减负到赋能的演进,正是各级政府不断勇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生动体现。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之初,浙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是“为市场松绑”。浙江率先启动强县扩权、
  • 1过去5年民生保障工作成就显著Q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总结和评价过去5年民生保障工作?何文炯:过去五年,我国在民生保障领域有一系列重大进展,民生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国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有效措施,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二是持续提高民生保障领域各项目的待遇标准,有效地保障了社会成员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基本需要,并适度分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如低保标准、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提高,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等。三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加强了若干重要领域的民生保障,如加强以照护服务为重点的养老服务并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加强以托育服务为重点的儿童福利;探索以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的非正规就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等。四是民生保障的行政管理体制变化,2018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增设了若干行政部门,加强了全民医疗保障、退役军人保障服务和应急管理等工作,同时明确社会保险费征收职责由税务部门承担。五是优化了民生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调剂金制度,逐步实行了这项制度的全国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