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的文章《推动“三下乡”常态化长效化》发表于2023年9月6日《光明日报》。【专家点评】 中央宣传部近日下发通知,公布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这些先进典型工作成效好、群众认可度高、示范作用强,充分展现了“三下乡”活动取得的进展成效。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三下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与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结合起来,推动“三下乡”活动在造福群众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三下乡”活动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下乡”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常态化发展新格局。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要发挥城市的人才与技术等优势,帮助乡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乡村更好更快发展。如今,广大乡村对文化科技卫生的需求与过去已不尽相同。与此相适应,“三下乡”活动的参与主体也由过去以文化、科教、医疗部门为主,延
  • 央广网北京9月6日消息(记者任芳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我国社会保险经办领域首部行政法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下称《条例》)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3条,明确了适用范围、经办机构职责、便民利民要求、监督管理举措和法律责任。 《条例》的颁布实施将带来哪些变化?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 何文炯认为,《条例》的颁布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具体地说,其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规范化水平,给老百姓以稳定的预期和良好的体验感,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使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规则更加合理、更加简洁、更加清晰、更加透明、更加便捷。三是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规范这种服务,旨在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围绕便民利民,《条例》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包括加强信息共享、减少证明材料、缩短办理时限等。这些举措该如何落地?何文炯认为,关键在于规则
  • 8月28日下午,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省委书记林武出席大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会上,宣读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的通知》,宣读了《关于公布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库首批专家和成员单位的通知》。专家库首批59名专家、85个成员单位获聘。5位特聘专家结合各自领域,从不同角度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受聘为特聘专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涉及培训系统有: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
  • 财政补助、简化环评,浙江出台12条举措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如何加强风险防控,在“强身”的同时如何真正做到“强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斌磊教授做客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栏目,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等10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意见从十二个方面,为强村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明确建设方案和发展路径。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台这样一份指导意见? 龚斌磊:2020年,“强村公司”被正式写入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文件。这些年,浙江省“强村公司”已经跨越了“从无到有”的阶段,进入到“由弱变强”的阶段,也面临成长的烦恼。比如,怎么规避市场风险?如何做好公司监管?怎样强化要素保障?等等。这份指导意见的出台正当其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撑。 截至目前,浙江已成立2278家强村公司,入股行政村达11280个。数量这么庞大的强村公司,如何做到有序健康发展,这份指导意见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 龚斌磊:出台指导意见是有针对性的,也就是说,要解决目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或者说,要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偏离惠农富农的轨道。这份指导意见最关键的地
  •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延安党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苹果产业,成功打造“洛川苹果”和“延安苹果”两大区域品牌,建成世界上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2023年8月21日至23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特色农业赋能农户增收长效机制构建研究”)首席专家郭红东教授带领课题组博士生白荣荣和易钟婷,硕士生杨光远赴陕西延安调研,总结苹果产业发展经验。强化科技支撑,培育产业动能 8月21日下午,郭红东教授一行来到延安洛川。洛川位于陕西延安市南部,地处全国苹果优胜带核心区。近年来,洛川县坚持以科技激发产业动能,积极打造国家级苹果科技创新中心,开展苹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占据中国苹果科技的制高点。 调研团队首先走访了国家延安苹果种质资源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和国家级洛川苹果科技创新中心,对品种选育、试验生产等技术进行调研。在国家延安苹果种质资源圃,产业园区负责人向调研团队详细介绍了种质资源圃的地位和作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
  • 8月18日至22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现场赛顺利落下帷幕。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龚斌磊团队(史新杰、梁巧、鄢贞)的《产业经济学》课程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这是我院在本项赛事的首次突破。◇ 赛事介绍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是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中唯一的本科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创新,锻造中国高等教育金师,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大赛分校赛、省赛、全国赛三级赛制,自2020年启动以来,得到全国1200多所高校和各赛区的高度重视,数万名教师(团队)参赛。大赛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四新”建设,全面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 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于2022年10月26日正式启动。全国32个赛区1194所高校的83224名教师参加校赛,230
  • 在全国首个生态日即将来临之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应邀在浙江日报理论版发表《既要绿色又要发展》的评论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20年来,浙江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既要绿色又要发展的核心要义。强化生态环境治理。200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任务。同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年来,浙江持续实施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浙江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一方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差别化的电价、水价、排污费、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金融信贷等政策,助力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低效低质企业有效有序退出。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