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内容刊于2024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区域协调发展新机遇。 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国土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39%。2022年,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8万亿元,占全国的46.5%,人口占比为43.1%。 这充分显示了长江经济带战略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经济带不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枢和协调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同样起着带动和拓展作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石敏俊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生态方面也付出了代价。不少人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 “长江之所以病了,是因为长江沿岸的城市排放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导致长江水污染严重。此外,一些城市把大量生活垃圾倾倒在长江中,污染了长江水体。长江水生态和水环境恶化,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难点和痛点。”石敏俊表示。 总的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同时也要
  • 近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郑淋议副研究员独著论文“Big hands holding small hands: The role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ing entities in farmland abandonment”在期刊Food Policy在线发表。Food Policy是农业经济学领域的高水平期刊,同时位于经济学大类、农业经济与政策类、营养和膳食领域以及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Q1区,最新影响因子6.5。 全文引用 Zheng L., Big hands holding small hands: The role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ing entities in farmland abandonment[J]. Food Policy, 2024, 123:102605.https://doi.org/10.1016/j.foodpol.2024.102605. 英文摘要 It is crucial to address farmland abandonment to achieve Zero Hunger
  •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祖辉教授的文章《以人为本,以县为重》发表在新华社专刊《半月谈》:两会特别报道城镇化专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去年底研究了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关举措。“ 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一直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强调的价值导向、政策导向。与此同时,近两年中央又提出,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合起来,以人为本、以县为重,可以更好理解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走向。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和人口在空间的集聚过程,城镇化也意味着土地和人口的非农化。村民行走在村中道路上 在我国,由于既存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差序化发展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现象,又存在我国特定时期实施城乡二元社保制度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我国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就必须要破解城市与乡村的双重二元结构,即不仅要破解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而且要破解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 基于此,我国城镇化就不仅是非农产业和人口在空间的集聚过程,而且是大量转移进城农村人口的市民
  • 2024年2月19-21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北京举行一系列学术活动,我校何文炯、金维刚、米红、张翔等出席相关活动。 2月19日,我校何文炯教授和金维刚教授出席了《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评估项目启动暨课题组第一次会议。此项研究是为了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开展执法检查工作,由全国人大委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的重要任务。 2月19日,我校何文炯教授出席了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学术委员会2024年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学会2024年科研工作计划,以及拟开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及研究思路。 2月19日,我校何文炯教授出席了《社会保障评论》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暨期刊发展座谈会,这是在《社会保障评论》实现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独立办刊、期刊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2月19日,我校何文炯教授和金维刚教授出席了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第37次会长会议,会议审议了学会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报告,以及学会分支机构的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等一系列文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第
  •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各地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让乡村“土”味香飘更远(一号文件连连看②)▲江西省丰城市曲江镇引导农民发展萝卜、水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图为曲江镇罗湖村村民在萝卜种植基地采收胡萝卜。周 亮摄(人民视觉)▲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图为人们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帏麓营地露营。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从一方水土中挖掘乡土资源,各地打造了哪些“名片”?如何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发挥好乡村“土”味优势?村里有了更多乡土特色品牌 “咱这果蔗可甜了!”正值果蔗收获上市季,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蒲庙镇广良村种植户梁荣卓忙得不亦乐乎:“这茬种了10来亩黑皮果蔗,收成不错,1亩产量大概1万斤,很快就卖出去了。” 凭借适宜的光照和气候条件,广良村近年大力推进果蔗种植。广良村村委会副主任梁承运介绍,果蔗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而广良村全年日照充足、气候温润,适宜种植。“这几年,我们不断扩
  • 《中国青年报》刊发《浙大版《种地吧》耕出高校育人新思路》,报道公共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教改创新,看浙大学子在劳动实践中学农知农、学农爱农、学农懂农!全文如下同学们在试验田中。浙江大学供图 系上绿围裙,扣上黄草帽,拎上锄头、水桶,顶着太阳,王亭予在杭州初秋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中,踏上了一块黄土地。这不是乡村地头的生产实践,也不是真人秀拍摄现场,而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堂。 就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北角的一块试验田里,浙江大学2023级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亭予和同学开始了他们的浙大版《种地吧》。在田间为他们授课的,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鄢贞。 在实际教学中,鄢贞发现,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中,非农业地区生源占比很高,没有实际农业劳作经历,对农学与田间栽培相关知识普遍缺乏。“近年来教育部强调劳动与实践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性,农业经济发展也不能脱离农业最基本的生产部门,我们课题组提出在教学中融入更多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学生学农知农、学农爱农、学农懂农。” 从2021年起,鄢贞开始尝试把农业种植实践引
  • 本文来源于“中国蓝新闻”,2024年2月28日。 新春伊始,浙江各路招工大军就奔赴全国各地招工。各地政府部门带队,专门远赴千里去外省招工,奇招尽出。有人问,有必要这么大动干戈么?招工揽才和“拼经济”之间是什么关系?招工揽才,招进来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得好、留得住?从千里招工到留人留心,浙江的这些诚意运作,收获了什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沈永东受邀做客浙江卫视《今日评说》,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解读。招工揽才 浙江诚意收获如何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涉及培训系统有: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