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何文炯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4期)上就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是什么关系?如何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来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了观点。在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方面,何文炯表示,首先需要看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一是富裕,一是共享,说通俗点就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促进共享,而且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实现富裕。所以,加强和改进社会保障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行动。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反贫困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而消除贫困是实现富裕的第一步。其二,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其三,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也就是说有利于“做大蛋糕”。其四,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财富共享,能够改善全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有益于缩小贫富差距,也就是说有益于“分好蛋糕”。此外,需要指出,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普遍富裕”需要有一个标志,其最低标准是基本公共服务,这是基于国民权益
  •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此后又多次阐释双碳目标,为我国制定低碳战略和完整的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指明了方向。近日,我院谭荣教授《中国低碳治理体系:理论逻辑和实践展望》发表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谭荣教授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引起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这对中国建立健全低碳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本质特征看,碳减排是一种典型又特殊的公共物品供给。我国的低碳治理需要重点关注三对关系,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关系。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看,国家低碳治理体系应是包含价值理念、基础制度、政策工具、监管考核等四个层面的系统工程:一是要面向国内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治理价值理念;二是要创新低碳治理的激励、约束和协同治理机制;三是要推动低碳治理的政策体系建设和协同创新;四是要推动低碳治理的监管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低碳治理体系建设将是围绕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动态
  • 4月11日,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郁建兴接受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党课开讲啦》栏目邀请解读《先行探路共同富裕》。郁建兴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促进共同富裕”。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这对浙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浙江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鲜明提出“奋力扛起共同富裕示范探路的使命担当”,号召全省党员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探路者”,这对我们每一位党员来说,也是一份重大的责任。课上,郁建兴围绕“共同富裕我们怎么看?又应该怎么干?”这一主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浙江的“共同富裕”之路。详情请点击点击:媒体聚焦|郁建兴教授做客《党课开讲啦》栏目:先行探路共同富裕
  • 摘要:数据治理规则是数字时代社会运行的基础规则,公共数据是数据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公共数据治理既需要出台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法人的基本权利,更需要完善治理机制,促进各类主体合作互助、激发大数据赋能潜力。以往,政府中心主义导向的公共数据治理更侧重探讨组织内部的跨部门数据共享,但职能部门并不总是具备将采集数据共享给其他部门的法定权限,从而受困于隐私保护或数据共享的两难选择。面向浙江省特别是杭州市各级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访谈资料和调查数据,以及面向杭州市民的数字治理抽样调查数据综合刻画了地方政府将市民授权机制引入公共数据治理的创新实践,分析指出:超越政府中心主义、构建公共数据治理中的市民授权机制是地方政府兼顾隐私保护、提升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共享和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政策目标的重要路径。这一发现为完善适应数字化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分析需要的公共数据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关键词:数字化发展;公共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共享;数据治理一、引言进入数字时代以后,数据治理规则就是社会运行的基础规则。早期有关数据治理的讨论重在构想、礼赞数据汇聚和大数据运用的经济社会功能。随着数字化发展的持续推进,新近的公共和学
  • 2022年3月26日至27日,第一届“发展·共享”论坛在线上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和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教授,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演讲。以下内容根据微信公众号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发布的陈志钢教授发言进行整理。陈志钢教授表示,2021年,我国人均GDP约1.2万美金,世界排名在60位开外,尚未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建国以来的发展历程也明确告诉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是硬道理。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从原来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来转变,也即更加需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需要。诺贝尔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AngusDeaton)早在2003年就对全球发展提出了警示,认为营养健康教育等公共投资的不足会阻碍低收入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使其难以应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进而长期面临低收入、失业等问题的困扰,随之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不平等现实,激化社会矛盾,并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这正是全球范围内有许多曾经迈入高收
  • 智库学者石敏俊教授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回顾: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过去五年里,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成就可总结归纳为“4+1”。其一,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未来城市雏形初显。2019年,雄安新区正式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启动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容东片区是启动区的首个集中建成区,以打造生活居住功能为主,重在为起步区、启动区建设提供支撑和配套服务。目前,容东片区的地上建筑包含157栋住宅楼,共计9147户精装修住房,可安置居民近3万人。“地上城市”塔吊林立,“地下城市”双层并进,容东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干线实现贯通,采用双层结构,下层集纳水、电、气、暖、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上层预留物流通道,为打造城市职能物流配送服务提供重要支撑。“实体城市”加紧建设,“云上城市”孪生共长,已初步形成“云上雄安”智慧城市基础框架,为雄安新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取得突破。2021年以来,雄安新区步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进的阶段,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电网体系逐步健全,可为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