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阐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数字政府建设的新要求,擘画了数字时代中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意见》指出数字政府建设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这些论述,表明政府不仅应当重视“运用数字技术的治理”,而且需要关注“面向数字技术的治理”,突出了数字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意义。政府职能转变贯穿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是政府持续调整与市场、社会权责边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以数字化改革为新语境,是对以往政府职能转变相关讨论的一次重要拓展。《意见》明确要求“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表明数字技术具备推动政府履职效能优化的巨大潜力。举例来说,各级政府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通过跨部门、跨层级和跨区域的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实现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在线办理,形成无差别服务、实现全流程监督,从而推动政府高效履职、规范执法,助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政府
  • 2022年7月12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龚斌磊研究员受邀做客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全球财经》(GlobalBusiness)栏目,就“中国生物育种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生物育种产业对调整中国粮食结构、农产品生产供给多元化有何作用?”、“如何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布局?”等问题做了解答。龚斌磊认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我国生物育种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依靠体制优势和科研优势,发展速度迅猛。一方面,中国极为重视生物技术发展,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内容,拥有软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农业科研经费以及最大的公立农业科研机构群和推广体系,拥有硬实力支撑。2021年我国生物育种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超越美国、排名世界第一。然而,在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玉米、大豆、个别蔬菜品种等竞争力不强,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是未来需要弥补的短板。龚斌磊指出,随着食物系统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期待从“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
  • 2022年7月5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国际院长,浙江大学-IFPRI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志钢教授接受了中国日报(ChinaDaily)的采访。陈志钢教授表示,乡村振兴是国家向高质量增长转变、202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一步。陈志钢教授表示:“减贫和乡村振兴对于减少不平等和帮助弱势群体提高营养、健康和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国家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ChenZhigang,deanoftheChinaAcademyforRuralDevelopmentatZhejiangUniversityandseniorresearchfellowattheInternationalFoodPolicyResearchInstitute,saidthevitalizationofruralareasisakeystepforthenationtocompleteatransitiontohigh-qualitygrowthandachieveabasicsocialistmodernizationby2025.Povertyred
  • 前不久,浙江出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即“2022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以“三农”领域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意见》明确了五大方面、共26条具体举措,为浙江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基础。其中“高质量”和“全面”是两个重要关键词。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浙江如何赋予“全面”二字以新的内涵,确保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现“高质量”?2022年7月4日,浙江电视台“政策面对面”栏目播出了对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忠根的采访。张忠根教授就《意见》的出台背景和特点,实施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大行动的考虑,“高质量”和“全面”的涵义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进度条,百分之1播放00:01/11:55全屏
  •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的文章《Positivenetresult:Buildingasocialwelfaresystemcompatiblewiththeprocessofcommonprosperity》发表于2022年6月1日《ChinaDaily》。全文如下Commonprosperityisanessentialrequirementofsocialism,akeyfeatureofChinasmodernizationandacommonexpectationofthepeople.CreatingasocietyinwhichprosperityissharedbyeveryoneisapriorityforChinainthecomingyears.Socialwelfarereferstothesocialsafetynetastateweavesforitscitizenstoprotectthemagainstpotentialrisks,whichisrealizedthroughincomeredistributiona
  •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范柏乃教授的文章《以数字变革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发表于2022年5月19日《浙江日报》。全文如下范柏乃在《浙江日报》上表示,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系统建设,是今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此,范柏乃提出额以下三点建议,分别是:一是通过数字化构建多向互动的疏解渠道。在以往的治理实践中,基层治理存在条块分割的“碎片化”倾向。通过基层治理的数字化系统建设,重新构建县、乡、村三级基层治理工作体系,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信息系统“多口归一”,实现综合分析研判、流转督办和考核反馈全链条闭环,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的条块分割和县乡割裂问题。二是以数字化拓展多元参与的治理主体。“大综合一体化”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治理实践表明,群众、社会组织在化解矛盾、维护治安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数字化技术,是拓展治理主体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治理实践中通过数字化改革为它们预留接口,这一方面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另一方面也方便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监管,有效破解“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难题。三是以数
  •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实教授的文章《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于2022年5月23日《人民日报》。全文如下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也是一个高标准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不论是“做大蛋糕”,还是“分好蛋糕”,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领域,一方面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快生产要素市场的改革,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各种要素报酬分配的微观机制。其次是在二次分配领域,要加大政府再分配的作用。通过加大政策手段的力度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除了税收外,转移支付作为一种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政策手段,应该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如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水平、实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补助的政策。再次是土地制度改革。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的非农产业更大发展,带动农村的服务业发展,从而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农村,带动农村公共服务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