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祖辉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一级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首席专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3年12月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会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要深刻领会“千万工程”的内涵与精髓,从自身实际与特点出发,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一“千万工程”的深刻内涵“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在浙江省担任省委书记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和乡村建设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既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等阶段,又经历了从温饱需求型向小康发展型的演变,使浙江乡村实现了从新农村建设向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的演进,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千万工程”不断迭代升级,其内涵不断深化。数字乡村、文化乡村、共富乡村等乡村范畴正在融入“千万工程”,并且成为“千万工程”的重要内涵和建设重点。浙江的实践表明,“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建
  • 浙江农民收入再创新高。省统计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3%,首次突破四万元大关,连续3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更为难得的是,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增速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6.1个百分点,首次突破2万元。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过去一年,浙江农民收入跑出加速度:全省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至1.86。两个“首破”、两个“快于”,揭示了浙江农民增收的奥秘所在: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浙江发力“扩中”“提低”、打出“促共富”组合拳,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持续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内涵。 01 4万元,怎么来浙江农民的“钱袋子”,承载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也是浙江奔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成绩单。40311元,怎么来?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发布的浙江省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主要指标显示:202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关键拉动力是人均经营性收入,同比增幅达12.7%;工资性收入虽不是增速主力,但以23825元的贡献,在收入总量中占据
  •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卫龙宝教授、博士生许王芳、周昀、郁文静、吴智豪、孙昊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方露助理研究员,以及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简称“粮农组织”)相关官员合作完成的,以浙江大学和粮农组织的名义向全球公开发行的首份“数字农业报告”Digital Agriculture Report: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rom China,获2023年“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要观点 作为浙江大学与粮农组织联合发布、联合出版的首份“数字农业报告”,也是粮农组织历史上第一份以“数字农业报告”名义向全球公开发行的官方报告,报告首次从国际视角出发,聚焦于探索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并将其总结为可分享、可复制的理念和策略, 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从而引领全球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 报告深入研究了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强调公共与私营部门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和赋能生态系统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中的重要性;系统梳理了中国农村电商的典型发展模式和技术应用成果;通过剖析中国农村电
  • 近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徐林就“老旧小区改造后如何解决‘暗病’问题”接受浙江在线采访。 徐林教授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主要体现在空间和治理两个层面,空间改造应当围绕消防、供排水、公共服务设施、娱乐休闲等领域做好明确且合理的改造规划,治理层面则应当提高居民参与度及物业管理能力,通过成立居民自组织等方式让更多居民与物业、社区等一起加入到改造前中后的各个环节,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两个层面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老旧小区“里子”问题。 最后,徐林教授建议,老旧小区改造要注重保留城市本源,并以四川省成都市抚琴街道“西南街”社区连片改造为例,对该社区在改善居民环境的同时,保留了城市烟火气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做法表示肯定,并值得借鉴。此前,徐林教授还就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浙工新村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的相关话题接受过澎湃新闻、钱江晚报等媒体采访、报道。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
  • 据杭州市统计局通报,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杭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005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66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4045亿元,增长7.2%。 杭州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元新台阶,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亚(残)运攻坚仗”、“经济翻身仗”实现“两仗”全赢,筑就杭州发展新里程碑。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近期就杭州迈入“两万亿”城市矩阵相关话题接受杭州电视台采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涉及培训系统有:司法系统
  • 两个多月前,王青竹成为村里走出的第一个老年大学求学者,她通过学习手机摄影收获了快乐、眼界和知识,改变了村里人的观念。《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家庭和劳作不再是村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生活的全部,他们开始主动参与文化生活,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妈是我们村第一个去县里上老年大学的!”讲起母亲王青竹的求学历程,田密既有欣喜,也有骄傲。 就在两个多月前的一个周日,母亲突然告诉她:“我想有空了去县里的老年大学问一问,学个手机摄影。”自此以后,在农村和县城学校之间的路上,多了一位55岁求学者的身影。村里的“文艺女中年” “10节手机摄影课,学费才50元。”王青竹兴奋地告诉记者,“正常是9月1日开课,因为我是半途来的,老师只收了30元。”王青竹的家乡位于广袤的关中平原,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下辖的一个小村庄。在女儿田密看来,身为农村妇女的母亲决定上老年大学,乍听起来令人震惊,实则在情理之中。 “其实,我妈还是位‘文艺女中年’。”田密说,母亲爱看小说,最喜欢读《红楼梦》,书里很多章节都能背出来。平日里,王青竹把在村里看到的新鲜事、稀
  •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陈志钢的文章《促进植物性膳食转型有助于国民营养健康》发表于2024年1月12日农民日报要闻版(第001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民膳食能量摄入的提升和食物消费的增长,也推动了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我们餐桌上的动物性食物如红肉、禽肉和蛋类的消费量快速增长,精细化主食和烹调油用量大幅增加;而植物性食物如全谷物、水果和坚果等摄入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居民膳食中高热量和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外卖点餐等新兴就餐方式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高热量和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使中国居民的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等营养素的摄入量迅速增加,却缺乏钙、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膳食纤维等微量营养素。此外,当前的膳食结构还易引发超重肥胖和一系列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 餐桌上出现的营养健康新问题,正成为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为了解决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营养摄入不平衡的问题,我们积极思考并倡导把植物性膳食引入餐桌,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