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陈志钢:促进植物性膳食转型有助于国民营养健康

发布者:李坤发布时间:2024-01-24浏览次数:143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陈志钢的文章《促进植物性膳食转型有助于国民营养健康》发表于2024年1月12日农民日报要闻版(第001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民膳食能量摄入的提升和食物消费的增长,也推动了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我们餐桌上的动物性食物如红肉、禽肉和蛋类的消费量快速增长,精细化主食和烹调油用量大幅增加;而植物性食物如全谷物、水果和坚果等摄入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居民膳食中高热量和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外卖点餐等新兴就餐方式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高热量和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使中国居民的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等营养素的摄入量迅速增加,却缺乏钙、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膳食纤维等微量营养素。此外,当前的膳食结构还易引发超重肥胖和一系列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

       餐桌上出现的营养健康新问题,正成为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为了解决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营养摄入不平衡的问题,我们积极思考并倡导把植物性膳食引入餐桌,使其成为提升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路径。

       目前各界对植物性膳食的定义并未达成共识,具体的定义可能会因不同的地区文化有所不同。植物性膳食一般被认为大量摄入健康植物源性食品(如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和茶)。

       减少摄入不健康的植物源性食品(如精制谷物、腌制菜等),同时适度摄取动物源性食物(如肉类、鱼类、蛋奶类、动物脂肪等),其中特别强调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可以改善我们的营养健康状况。大量的研究证明,植物性膳食在减少超重和肥胖,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预防认知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益处。植物性膳食不仅可以提高寿命,更能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实现植物性膳食的转型需要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们需要坚持以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特别要强调糙米、燕麦等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白面、白米等精致谷物消费;第二,我们应控制肉类的摄入,建议多以鱼肉等白肉替代牛羊肉等红肉的摄入;第三,建议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健康的植物性食物;第四不论家庭就餐、外出聚餐或外卖点餐,都需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规律进餐,避免过度加工和高热量高油高盐食物的摄入。

       其实植物性膳食古已有之。《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认为“稻、黍、稷、麦、菽”这五谷杂粮是养生的根本,就是在强调全谷物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江南饮食强调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有食物多样、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水产多的特点。这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一致,都强调了植物性膳食对于维持身体营养健康的关键性。植物性膳食不仅有益于个体的营养健康,还能节约医疗资源,推动全社会的营养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植物性膳食,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ggxypx

咨询电话1: 0571-56750081
咨询电话2: 0571-5613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