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指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浙江大学城镇化与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全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北达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参与协办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学术年会顺利开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城市经济、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城市交通、社区治理、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巨擘、业界翘楚云端相聚,共商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
会议开幕式于11月9日上午举行。浙江大学社科程丽副院长及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王健先后致辞,他们分别代表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李桂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提出,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使命。在时代的浪潮中,城市的转型与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关键命题。城市转型不仅仅是城市物理空间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更是涉及到社会公平、生态可持续、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维度的深刻变革;而创新,则是驱动城市转型的核心动力,它体现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等各个层面,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专委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同时也欢迎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形成更强大的合力,为城市转型与创新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开幕式由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宇哲主持。
程丽副院长致辞
王健院长致辞
李桂君教授致辞
吴宇哲教授主持开幕式
上半场主旨报告分别由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财经研究所所长张学良作题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与区域联动发展》的报告。下半场主旨报告分别由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首席专家、特聘教授申立银,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总规划师卢庆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方恺作题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建成环境的思考》《链式协同与场景赋能——创新与城市深度融合互促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的利与弊》的主旨报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李桂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委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城市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拉昌分别主持两场主旨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虞晓芬教授作主旨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转型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社区更新治理与未来社区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空间治理创新,交通强国与交通时空效应,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六个学术主题展开平行论坛,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就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分论坛
会议联席主席、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致闭幕辞。随后来自六个分论坛的主持人分别总结发言。论坛上宣读并颁发了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闭幕式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温锋华副教授主持。
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郑州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80多家海内外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深圳大学师生共计150余人出席会议。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致闭幕辞
各分论坛总结
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学术考察
11月10日,与会代表们共同参观了浙江瓜沥七彩未来社区,全面了解了浙江未来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不同应用场景的建设路径和治理经验,为本次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考察七彩未来社区
*文章转载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三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