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表决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范柏乃教授长期关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多次参与立法调研,三次参加省人大常委会《条例》草案的审议工作,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被采纳写入了《条例》。2023年11月20日,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范柏乃教授主持召开了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第165期学术沙龙,在营商环境领域深耕多年的15位专家学者出席沙龙,专题研讨《条例》草案的进一步修改完善问题,专家学者提出的修改完善建议引起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高度重视。
在会议期间,范柏乃教授接受了浙江卫视、浙江之声、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等媒体记者的采访,他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增大分子,也要减小分母。”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企业面对的内外部阻力无疑是其基本盘,也是左右着发展速度的“分母”。
“当下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市场准入不平等问题,在现实当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显性和隐性壁垒,‘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反转门’若隐若现。”范柏乃直言,全省各地几乎都设立了城市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和产业投资公司,这些投资公司垄断了市场竞争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包括投资空间、市场空间、融资空间和利润空间)。范柏乃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而法治最好的体现是立法,需要通过立法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提高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平等性,确保“非禁即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浙江落地见效和开花结果。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