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教授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周幸钰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研究典型成果。
案例研究典型成果名单
(按推荐期刊名称音序排序)
典型案例成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和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组织,旨在挖掘具有时代性、引领性、价值性的高质量案例成果。此次典型案例成果由学位中心从2021年主题案例成果和2022—2023年度期刊联盟成员单位已发表案例研究成果中,遴选出的具有典型性的10篇主题案例典型成果和10篇案例研究典型成果。
这是郁建兴教授研究成果再次获此殊荣。2022年9月,以郁建兴教授为首席专家完成的主题案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做到治理有‘数’:杭州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开发健康码的案例”,入选学位中心2022示范“主题案例”成果。
这个案例以生动的方式还原了杭州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开发健康码的全过程,从方案形成、完善、执行到优化、推广,展现了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我们全面认识多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入选案例是基于浙江省“三张清单”数字化改革的分析,研究数字技术应用与政府创新的双向互构,为我们理解数字时代技术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解释。
成果名称
数字技术应用与政府创新的双向互构——基于浙江省“三张清单”数字化改革的分析
成果完成人
郁建兴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
周幸钰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成果摘要
数字技术应用是政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技术与组织关系维度,已有研究或基于“技术决定论”主张数字技术对科层组织的激进影响,或基于“科层规制论”强调科层惯性对数字技术效应的制约。浙江省“三张清单”数字化改革的案例显示,数字技术应用与科层组织形态之间呈现动态的双向互构关系。数字技术应用通过对政府需求、流程规范、权力关系的三重嵌入,在赋能政府的同时引发其内部运行的调适难题,政府因而寻求体制机制创新予以应对,形成“由横到纵”的政府平台化与“调适性协同”的协作矩阵两种新型组织形态。同时,政府组织形态变迁也对数字技术应用产生反作用,体现为对技术深度应用环境与动力的重构。这一研究发现为理解数字时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