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腾讯线上会议方式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线上专家咨询会,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国富、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钱文荣、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全体教师、继续教育全体职员共计85人出席专家咨询会,会议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主持,学院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军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实施方案。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指出:必须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产业的特点和参训学员自身实际,对“头雁”项目的教学计划要有针对性设计,要积极为学员搭建沟通交流和产学研对接平台。黄祖辉教授还对项目的师资队伍遴选、导师组工作机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黄祖辉教授强调全院教师和继续教育职员要充分认识“头雁”项目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重要性,办好本期“头雁”项目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教授指出:学院要充分发挥农林经济管理“双一流”学科优势,农经系全体教师将会给予大力支持,举全院之力打造具有公管特色的“头雁”品牌项目。钱文荣教授强调要把学科建设、智库研究成果、研究生培育工作与“头雁”项目结合起来,建立研究、学习共同体,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兼支部书记茅锐教授指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使命就是服务农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全体教师已经把服务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头雁”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茅锐教授就如何办好“头雁”项目、特别是如何建立导师团队提出具体工作思路。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红东教授基于前期为其他省份“头雁”项目服务实践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郭红东教授指出打造通用性知识模块与专题性实操性知识模块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是办好“头雁”项目的关键,项目组前期要深入了解学员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设计、授课方式、现场指导等环节注重实操性,同时要积极做好跨学科、跨学院的协同工作。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忠根教授基于前期为其他省份“头雁”项目服务实践就如何办好“头雁”项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张忠根教授指出以往几期“头雁”项目在课程设置、师资遴选、教学安排、现场考察、导师服务等六个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实践思考提出了完善和优化的宝贵意见。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忠根教授基于前期为其他省份“头雁”项目服务实践就如何办好“头雁”项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张忠根教授指出以往几期“头雁”项目在课程设置、师资遴选、教学安排、现场考察、导师服务等六个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实践思考提出了完善和优化的宝贵意见。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教授主持了专家咨询会,谭荣教授表示有学院党政领导的支持和指导,有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及学院其他系所教师的大力支持,继续教育事业部全体成员一定不辱使命高质量办好本次“头雁”项目,努力做好学院“双一流”学科赋能国家乡村振兴和人才振兴战略,贡献浙大智慧,共享公管经验。
专家咨询会还原则通过了导师组工作机制和导师组名单,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一级教授黄祖辉任首席导师,农业经济与管理系二十七名教师全体参加导师组,下一步项目组将深入学员调研尽快搭建一一对应的导师组。专家咨询会结束后,由于时间关系许多教授还通过留言、邮件形式给予很多建设性意见。
内蒙古“头雁”工作小组将不定期举办项目专家咨询会,切实推进项目工作的落实,保证培育效果取得实效,保障导师帮扶持续深化。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