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浙江省政府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进一步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持。
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哪些优势,是否有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日前,关于浙江可供学习借鉴的发展经验这个主题上,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认为,浙江被选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基于浙江多年的发展经验。就历史发展经验而言,一方面,浙江是属于比较发达的省份,其人均收入水平基本处于全国前列。另一方面,浙江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都要比其他省份,特别是比沿海一些发达省份要小。从这个意义来说,浙江具有富裕和共享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李实表示,浙江的发展经验,一些是基于其自身特殊条件所产生的,还有一些则是共通的经验,可供其他省份学习、借鉴。
第一,浙江之所以出现较高程度的共享及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浙江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当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浙江的民营经济中,更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几乎每个县、每个乡镇,甚至每个村都有企业。小企业较多,就会产生很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浙江的就业机会是比较充分的。浙江这几年有很多的外来人口,这就说明浙江的劳动力不够,需要外来人口,而这些人口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因此,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使得很多人都有就业机会。特别在浙江农村,农民一方面从事农业,同时又去打工,到工厂从事第二产业,晚上休息时间还可能会在街头摆个小摊从事服务业。这就造成了,“一个人经常会在三大产业中转来转去,使就业比较充分。有了就业,就有收入的保障,这是浙江最为重要的一个经验,这也是各个地方可以考虑的。”
第二,浙江的发展模式更多注重“藏富于民”。所谓“藏富于民”是指地方政府的收入占比相对其他省份低一些。“浙江很多地方可能政府不是很富但老百姓很富,这就是藏富于民的做法。”李实说。
第三,浙江的营商环境比较好。浙江很多地方政府一门心思“搞发展”,一门心思为企业家、为企业创造各种各样的经营环境。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浙江已经基本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低保、社会救助等等。“这个体系目前基本已经建立起来了,今后会起到很大的兜底作用,即使有穷人,面临的生活困难程度也不会很大。”
李实说,“浙江的这些经验并不是很难学,更重要的其实是地方政府要改变发展理念,更多要考虑到把经济发展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方面,李实认为,实现共同富裕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其中关键是“提低”,即提高底层人群的收入、财产积累、社会保障和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更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李实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方面,通过推动共同富裕可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新京报讯(记者 柯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京报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
、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微信公众号:浙大公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