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地点】浙江大学
【培训方式】课堂学习(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等);线上学习(直播、录播相结合);混合教学(课堂学习+线上学习);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
【培训师资】以浙大为主的高校教授、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管和智库行业专家等一流教师队伍。
【培训费用】视培训人数及具体培训方案而定。
【培训证书】根据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证书发放管理规定,学员学习期满,参与全部核心课程的培训,考核通过,颁发浙江大学继续教育证书。
【培训保障】
1、严格项目管理:高度重视教学实施的组织,严谨周密,管理高效有序;配备专职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管理,做好培训班日常管理,负责做好课程准备、教师接待、资料准备等工作,联络协调学员的食宿、现场教学等方面工作
2、需求调研精准、教学设计专业: 教学设计要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遴选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效果出色的教师;
3、课程设计,师资结构合理,教材配备完整:组织方式从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与学习参观、交流互动、专家点评相结合; 根据干部特点,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来设置课程
4、培训效果转化:推进培训效果的转化,课间交流,课后思考,培训后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5、培训结束后,建立学员档案并统一归入浙江大学档案馆,享受浙江大学校友待遇。
6、实施课程评估机制,向每位学员发放课程评估问卷,及时了解、听取学员的评价。
【交通方式】学员报到当天,我校派专车到杭州火车站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迎接学员;结束学习后,我校派专车送至杭州火车站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请尽量集中乘坐同一航班或火车。
【教室布置】课程讲义、校内生活小贴士、学员桌签、横幅、课间茶水、笔记本等必备物资。
【联系方式】
陈老师:0571-56750081或13777856020(微信同号)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仅供参考,也可依主办方具体情况定制。
课程模块 | 课程内容(仅供参考) |
理论政策 | 高水平践行“两山”理念,高质量推进“千万工程”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解读 |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解读 | |
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 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生态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生态化——基于旅游视角 |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来、进程和思考 | |
欧洲(瑞士)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做法及启示 | |
环境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 | |
振兴乡村与三美实践——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城镇 | |
推进农村改革、农村建设与乡村治理 | |
推进农村 生活垃圾治理 | 农村垃圾山、垃圾围村等问题的整治方法 |
如何实现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 |
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及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 | |
城镇垃圾分类与分质处理技术及对策建议 | |
城市垃圾综合处置的发达国家实践与杭州模式 | |
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化 | |
开展厕所粪污治理 | 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
国际国内改厕经验与方法 | |
我国农村改厕现状及发展策略 | |
农村卫生厕所主要类型及特点、建造与使用 | |
农村改厕的相关国家政策、改厕历史 | |
厕所与疾病、改厕效果评价 | |
农村厕所的卫生规范、标准 | |
梯次推进农村 生活污水治理 |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解读 |
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工程管理 | |
水污染治理与环境监察 | |
“五水共治”与水体污染修复技术 | |
水环境污染事件与政府危机处理 | |
水污染治理中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 |
水污染防治信息化 | |
新时代水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 | |
改善环境质量,打好治水战役 | |
饮食业油烟与污水治理执法实务知识 | |
提升村容村貌 |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 |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打好“控霾、治水、净土”三大战役 | |
国内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与绿色经济发展 | |
乡村建筑改造的理论与实践 | |
村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 | |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
园林绿化与改善人居环境 | |
城乡公园设计手法与绿道设计 | |
湿地恢复、保护与治理 | |
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 |
弘扬农耕文明和乡村优良传统 | |
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规划 |
高质量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规划 | |
“两山”理论、“两区”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管理与实践 | |
生态振兴——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宜居 | |
乡村规划设计应坚持六项原则 | |
乡村文化打造与乡村规划建设 | |
乡村规划设计、农房设计及落地 | |
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 | |
市县乡村为重点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统一用途管制 | |
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 | 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 | |
推进涉农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 | |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 |
乡村治理及村干部作用发挥 | |
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标准地改革 | |
农村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
浙江特色与浙江经验 | 浙江“千万工程”之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
“两山”理论、全域旅游与制度供给:浙江省大花园建设的道与术 | |
浙江“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模式及案例 | |
打赢大气、水、土壤三大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浙江实践 | |
综合素养提升 | 村干部的管理沟通智慧——有效信息沟通之策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思维 | |
乡村旅游景区服务与礼仪接待 | |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处理与网络舆情处理 | |
现场教学 | 安吉余村 主题:“两山”理论发源地 |
淳安县下姜村 主题:美丽乡村党建 | |
桐庐美丽乡村 主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 | |
宁波奉化滕头村 主题: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