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岳文泽教授《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公益精品直播课顺利开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9-01浏览次数:218





     8月29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主办,浙勤机关后勤和培训服务中心协办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公益精品直播课在浙大钉直播平台上顺利开讲。教育部第三批青年长江学者、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岳文泽教授应邀授课。本次直播岳文泽教授聚焦国土空间规划这一热门话题,从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定位出发,重点围绕着“双评价”、“三区三线”、“用途管制”等国土空间规划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为大家厘清相关概念的模糊认知与理论争议,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控提供借鉴与参考。




微信图片_20200831134949.jpg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大国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依据。当前,推进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已经成为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课堂上,岳教授主要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与内涵和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问题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基本问题有:一是“双评价 ”:无用论 VS 万能论;二是“三区三线”:内生与嬗变;三是发展要素:先布棋盘 VS 先布棋子;四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及规划响应路径。




2.jpg





     关于“双评价 ”,岳教授结合了“双评价”的政策演化现实背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认知、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对“双评价”的价值取向、关联模式与技术逻辑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岳教授表示,“双评价”需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是摸清资源环境要素本底和开发利用现状,识别制约区域发展的短板与问题;二是辅助“三区三线”划定;三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时空秩序支撑,科学确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规模、结构、方式、布局和时序。同时,在面对 “双评价”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挑战时,他强调了四个逻辑:首先应深化对“双评价”内涵的理论认知;其次厘清“双评价”之间的内在关系;接着需拓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维度;最后建立可操作的传导反馈机制。




3.jpg





     关于“三区三线”,岳教授认为 “三区”和“三线”两者是两个不同事物,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思考。在其内涵与划定上,“三线”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判断、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是禁止通行的“红灯”,“三区”则强调在适宜程度上的一段连续定位、是主导功能下多功能混合的“容器”。在管控上,“三线”是落实底线思维的抓手,管控需要落到地块尺度;而“三区”则侧重于政策引导,且不同层级行政单元对“三区”的划分尺度要求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用途管制在不同层级管制内容差距很大,“三区三线”一定是各种耦合关系的集合。




4.jpg


关于发展要素,岳教授认为明确规划的定位须是先布棋盘再布棋子。即先划定并确定一些空间治理的底线,再建立“以流定形、形流相生”的发展要素规划思维模式。在“智慧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国土空间发展问题,智慧社会带来了新的时空观,导致人地关系的重构;社会流动性加强提高了效率,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格局。岳教授表示,针对如何发挥国土空间大数据的作用,深化新技术应用,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和完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的问题,核心是要能回答智慧规划怎样才能更好地赋能以及是否需要一个更加系统化的整体框架这两个核心问题。智慧社会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体化框架,是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新技术是助力规划而不是去替代人,是要适度技术赋能而不是“过度”赋能。


5.jpg



      关于发展要素,岳教授认为明确规划的定位须是先布棋盘再布棋子。即先划定并确定一些空间治理的底线,再建立“以流定形、形流相生”的发展要素规划思维模式。在“智慧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国土空间发展问题,智慧社会带来了新的时空观,导致人地关系的重构;社会流动性加强提高了效率,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格局。岳教授表示,针对如何发挥国土空间大数据的作用,深化新技术应用,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和完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的问题,核心是要能回答智慧规划怎样才能更好地赋能以及是否需要一个更加系统化的整体框架这两个核心问题。智慧社会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体化框架,是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新技术是助力规划而不是去替代人,是要适度技术赋能而不是5.jpg




     关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及规划响应路径,岳教授强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空间-属性-行为的三位一体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为逻辑起点、以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指引、以全域、全要素、全流程的统一为过程要求、以空间性、系统性、生态性、治理性为内涵定位的。在体系上,空间的实体、功能与管理是对立与统一的。在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管制理念的规划响应上,应构建体现系统性和整体性功能的规划指标体系,并重视用途管制事权层级性与规划尺度性的问题。在土地发展权转移的市场机制响应问题上,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初始配置,以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决策依据,遵循生态优先、底线思维、以人为本、效率为先的决策逻辑;二次配置,以市场机制为决策依据,遵循经济效益最大化、效率优先决策逻辑。




6.jpg





     讲座最后,岳文泽教授总结道,面对国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局面,建立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共生、和谐运行的时空秩序,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奠定基石。在线上提问互动环节中,岳教授现场一一回应了线上观众提出的问题。




7.jpg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团组讨论谈及生态保护的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本次直播包括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浙江省发改委系统以及全国自然资源系统的部分省、市、县万余名干部职工通过钉钉群联播听取了本次课程。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里公益计划已成功举办了十场精品直播,时值浙江省努力成为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重要窗口”的重要契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也将更加努力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线上公益直播课,配套打造更高端、更高品质的线下培训课程体系,为努力服务经济建设大局输出浙大的智库理论培训和实践探索。欢迎广大学员持续关注浙大钉直播及回放“‘浙’里公益计划”系列精品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