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地点】浙江大学
【培训方式】课堂学习(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等);线上学习(直播、录播相结合);混合教学(课堂学习+线上学习);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
【培训师资】以浙大为主的高校教授、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管和智库行业专家等一流教师队伍。
【培训费用】视培训人数及具体培训方案而定。
【培训证书】根据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证书发放管理规定,学员学习期满,参与全部核心课程的培训,考核通过,颁发浙江大学继续教育证书。
【培训保障】
1、严格项目管理:高度重视教学实施的组织,严谨周密,管理高效有序;配备专职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管理,做好培训班日常管理,负责做好课程准备、教师接待、资料准备等工作,联络协调学员的食宿、现场教学等方面工作
2、需求调研精准、教学设计专业: 教学设计要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遴选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效果出色的教师;
3、课程设计,师资结构合理,教材配备完整:组织方式从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与学习参观、交流互动、专家点评相结合; 根据干部特点,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来设置课程
4、培训效果转化:推进培训效果的转化,课间交流,课后思考,培训后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5、培训结束后,建立学员档案并统一归入浙江大学档案馆,享受浙江大学校友待遇。
6、实施课程评估机制,向每位学员发放课程评估问卷,及时了解、听取学员的评价。
【交通方式】学员报到当天,我校派专车到杭州火车站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迎接学员;结束学习后,我校派专车送至杭州火车站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请尽量集中乘坐同一航班或火车。
【教室布置】课程讲义、校内生活小贴士、学员桌签、横幅、课间茶水、笔记本等必备物资。
【联系方式】
陈老师:0571-56750081或13777856020(微信同号)
【课程设置】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前沿技术的深入运用,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和城市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地覆的变化。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已然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城市也因拥有“智慧”而变得更便捷、更高效和更舒适。其中,针对“城市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城市建设培训专题”,综合运用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结构化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习浙江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行经验,从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找题目、找思路、找答案,为培训干部植入“数字基因”,提高运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及选择适合本地的数字技术手段和数字化路径的能力。
课程内容仅供参考,也可依主办方具体情况定制。
课程模块 | 课程内容(仅供参考) |
治理水平数字化 | 数字经济时代:创新驱动的城市再定位与数字转型 |
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 | |
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质内涵、发展形势、顶层设计与推进策略 | |
新时代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 |
互联网+城市人居环境整治 | |
大数据治理的全景式框架研究与实践 | |
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 |
基础设施数字化 |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行风险防范化解 |
新时期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趋势 |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和案例分析 | |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的发展及问题 | |
民生服务数字化 |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慧物流上的应用 |
信息技术与智慧交通建设 | |
信息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智慧旅游新兴业态研究 | |
互联网+社会保障服务 | |
互联网+智慧医疗 | |
大数据和云计算在金融服务中的运用 | |
基于移动设备的线上教育——电子书包在学科教学中的智慧应用 | |
县域电商发展实践与落地——短视频、大数据、5G与新基建 | |
政务服务数字化 | “放管服”改革与互联网+政务服务 |
政府数字化转型与治理现代化 | |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 | |
政府“两微一端”媒体平台的运营发展与舆情管理 | |
“政务钉钉”的管理与应用 | |
政务数据共享与信息公开 | |
浙江特色与浙江经验 |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浙江经验 |
“三化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经验分享 | |
浙江政务云、企业云和市民云的开发与应用 | |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浙江探索——国际视野的技术、创新与实施路径 | |
现场教学 | 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梦想小镇二期 主题:信息技术人才培育平台建设 |
乌镇互联网小镇 主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 |
杭州行政服务中心(市民之家) 主题:互联网+政务服务 | |
海康威视 主题:探索杭州“城市大脑”技术支持企业发展 |
乡村振兴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城市管理培训、履职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社会保障系统培训、高校培训、两新培训、生态文明培训、市场监督培训、纪检监察培训、农业农村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非公企业、高校改革培训、三农培训、自然资源培训、县域经济培训、国土培训、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民营经济培训、医保培训、社保培训、国土空间培训、军人事务培训、能源培训等。
涉及培训系统有:
司法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检察院、档案系统、工商联、卫健委、宣传系统、城管局、审计系统、档案系统、民宗委、人社局、管委会、编办系统、协会、网信办、文广旅游局、住建系统、卫健系统、医疗系统、金融系统、银行系统培训、城市管理、财税系统、地铁系统、电力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