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二次公益精品直播课堂正式开讲。本次直播由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余潇枫教授主讲,课程主题为“非传统安全与 ‘非常态危机’治理——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第二次公益精品直播课堂在16个实名注册的钉钉云课堂直播群中直播,共计12165人参加直播学习;另外通过微信链接在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2018-2019年700多个主体班次学员微信群并机直播,两种方式共有近9万人参加了本次直播学习。

余潇枫教授授课直播进行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此次疫情下,非传统安全作为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本次直播课堂上,余潇枫教授疫情之下谈“危机”,将他的课程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站位全球视野对非传统安全语境缘起与研究进行了梳理;二是解读了非传统安全理论的定义与范式,三是通过“非传统战争”、 “非常规灾害灾难”、 “非常态危机”、“非敌意冲突(抗议)” 关键词论证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类型与挑战;四是以多个理论出发,多角度论证非常态危机治理(复合性、超常性、跨国性)的生成机理及应对治理模型,特别是将如何提升非常态危机治理的能力作为课程内容的重中之重。

在应对危机方面,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余潇枫教授认为,危机治理是一种整体性的手段,需要从整体性上思考应对措施可能带来的相应危机,如“市场性后果”(经济危机、国际危机等)、“非市场性后果”(政治危机、社会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等。因此理论支撑、专家排查、源头出发、提出预案、防控实践等基础上的危机治理六阶段、三大关键节点(触发点、临界点、转折点)掌控,能让危机朝向“可控方向或优化状态”转变。

线上提问互动中
在讲座后的线上提问互动环节,余潇枫教授首先回答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通用性问题,有中国视角提出的和合主义理论包括哪些内容;非常态危机与常态危机关键区别是什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一开始失控的主要成因是什么;安全与发展,哪个更重要;企业安全可以做哪些改进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培训事业部部长邱华老师从现场观众的提问中梳理出8个问题,请余潇枫教授现场回应。现场问题分别包括如何加强我国的基因安全管控;当前非传统安全中最尖锐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提升大众的信息安全感;面对疫情境外输入,从非传统危机管控角度如何应对;作为普通人如何应对危机等。余潇枫教授一一做了精彩回答。





